紫阳:跑出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作者: 党柏峰 储茂银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10时42分  
 

地处秦巴深处的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曾是深度贫困地区,如今,这里的民营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从富硒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到修脚足浴产业链的集聚成势,再到政务服务改革的精准赋能,紫阳的民营经济为何能跑出“加速度”?“政策精准滴灌+产业特色聚焦+创新生态培育”就是它们破题的“逆袭”公式。
  “公司走过了十年,县里对企业的支持是非常大的,如给予各种学习的机会、支持国内外展销、给予快递补贴和生产企业对接、支持电商产品开发等。”紫阳县三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红梅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全县最早从事电商行业的企业,销售额累计3亿元。先后免费培训创业青年、留守妇女1万余人,建立起电商销售“大军”,创新搭建起乡镇电商平台——紫阳乡村振兴馆,累计包装上线茶叶、青春洋芋、蜂蜜、紫阳蒸盆子等特色产品240余款,平均年销量2700万元,为紫阳县农产业“出山”作出了很大贡献。
  近年来,乘着政策的东风,紫阳县各个茶叶企业顺势而上,不断扩大“紫阳富硒茶”品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科宏茶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绿色原生态茶园3500亩。与380余户茶农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劳务用工、土地流转、资源入股、技术指导、合作种养等形式开展产业帮扶,村民年均收入提高2000余元。
  “我们不仅要生产茶叶,还要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机会。通过茶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拉动茶农增收,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紫阳县科宏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理科说。
  据了解,紫阳县为持续做优茶产业、做活茶文化、做足茶科技、做大茶市场、做强茶人才,制定了紫阳县2024年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正规认定的有专利、有品牌、有包装,且已经推向市场的茶叶新品,每款给予2万元奖补。
  和平茶厂负责人曾鹏坦言:“县上的好政策给了我们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紫阳县2024年度茶叶产量达到1.28万吨,产值35.5亿元,12万人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链。
  如今,在“五茶并举”战略下,紫阳茶从“硒香茶”“茶棒茶”到“金橘茶”,科技赋能让传统茶业焕发新生,更让“土特产”跃升为“新国货”。
  紫阳的修脚足浴产业堪称“无中生有”的奇迹。凭借“一县三中心”战略(全国修脚产业聚集县、运营中心、人才中心、用品供应中心),紫阳县将“小手艺”发展为年营收308亿元的大产业,提供5.4万个就业岗位。政策层面的《奖补办法》更添一把火:新开门店、回迁企业、产品研发均可获补贴。
  2016年,紫阳县华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看到紫阳县修脚足浴产业发展得很快,了解到修脚足浴企业多且对艾草足浴包需求很大。经过实地考察,他最终确定在毛坝镇温家坪村、腰庄村等地发展艾草种植和康养产业。当年就注册成立了紫阳县华会实业有限公司。公司稳扎稳打,先后又投入近800万元,建成生产加工车间4000平方米、综合仓库6000平方米,建成自动化艾草卷条机生产线6条;创立“紫稀艾”品牌,自主研发艾草贴剂、艾灸耗材、艾灸灸具等50余种产品聚链成势,紫阳县把修脚足浴产业链列入全县“4+3”产业链之一,强化项目引育,突出补链强链、补短强弱,引领一大批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民营经济发展后续有力。目前,修脚足浴以及相关用品生产企业共为全县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4万个,年综合营收达308亿元。
  “我们配套出台了《紫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修脚足浴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试行)》,明确新开修脚足浴门店、修脚足浴产品销售、修脚足浴企业回迁等奖补政策。”紫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贾学平介绍,“预计到2026年,开设3万家修脚店,达到400亿元营收;2030年开设5万家修脚店营收1000亿元。”
  “到2030年,5万家修脚店、千亿元营收不是梦。”正如贾学平所言,从艾草种植到灸具研发,从技能培训到品牌输出,一根艾草串联起的产业链,正成为紫阳民营经济的“第二增长极”。
  “现在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倍,提前在网上提交了所需要的资料,现场只用了十来分钟,就取到了新的工商营业执照。”3月21日,紫阳政务服务大厅里人来人往,王华一大早就赶到这里,仅用10分钟便完成了证照变更。

“以前跑手续要几天,现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让企业轻装上阵。”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陈明刚告诉记者,通过“减简双优”行动,59项涉企许可事项清单动态更新,审批环节、材料、时限全面压缩。

近年来,紫阳县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和《壮大归雁经济十条措施》,为市场主体注入了强心剂。坚持问需于企,靶向发力,整合各行业政策资源,动态编制了《惠企政策服务指南汇编》,全面落实产业奖补、投资补助、创业激励、融资支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参与科技项目,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户、高新技术企业17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5户、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户。

这样的效率背后,是紫阳“问需于企、靶向发力”的决心。该县以政策杠杆撬动活力、产业链思维破局、政务服务“做减法”,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给予了民营经济强劲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