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安康市五届三次会议第124号提案的复函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0日09时11分
|
|
安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政协安康市五届三次会议
第124号提案的复函
吴虹委员:
您在政协市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三产融合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现状
市工信局(富硒办)以培育千亿产业集群为目标,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安康富硒茶、秦巴生态肉业、安康魔芋、预制菜等重点产业,实施富硒有机食品品牌提升行动,推进富硒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统筹完善工作机制,先后拟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出台了《安康市“富硒有机食品”品牌提升行动方案》《安康市富硒产业标准化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机制,完善了产业发展举措。发展壮大生产企业。坚持“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策略,支持生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培育“链主”企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全市富硒食品生产企业共认定省级富硒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6家,确定市级链主企业27家,2023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富硒产品加工企业9家,开发富硒、有机新产品30多个。泸康酒业、巴山雪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富硒堂茶业、秦硒生态农业、硒宝科技等12户企业被认定为陕西省专精特新企业。石泉预制菜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强化原料本地对接。以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探索建立预制菜生产原料供需对接机制。定期征集生产企业原料需求,并在全市范围内匹配适合的农业园区和种养殖企业,通过建立原料供需对接机制,加大预制菜生产企业本地原料使用率,促进一二产深度融合。目前,已发布预制菜产业原料对接信息三期。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提升科技支撑。完成全市1:50000土壤硒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查清了全市硒资源“家底”,绘制了硒资源分布图。强化科研合作,中国农科院中茶所陕茶研究院落户安康,建成富硒食品产业专家工作站6个。2023年开展富硒产业全产业链科研攻关项目5项,组织实施富硒科研课题项目22项。推进紫阳、汉阴、汉滨、平利等重点产茶县区开展“天然硒+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示范推广3600余亩,建立富硒水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处。
(二)强化品牌建设。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品牌建设的基础,将2023年确定为富硒产业标准化建设年,牵头组建成立陕西富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参与制定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申报省、市标准化项目21项,制定陕西省地方标准1项,安康市地方标准项目4项。加大公用品牌培育力度,2023年“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3.8亿元,连续四年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前20强。
(三)促进三产发展。积极推进硒资源与安康美食、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深度挖掘安康富硒美食和特色菜肴,建设富硒美食体验店,以稀有硒泉水源、优质富硒食品、优良生态环境为依托,开发富硒旅游路线,硒文化创意产品。硒疗养生项目。目前,已开通“中国硒谷网”,建成“安康硒品一号店”线上商城,年销售富硒食品918.92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基础有待提升。富硒产品以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居多,缺乏面向中高端消费市场的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同时种类多而杂,单产品产量低,缺乏单品冠军。
(二)龙头引领不够。富硒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科技研发能力不足,满足于小打小闹,市场开拓能力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三)工作合力有待加强。促进三产融合涉及面广,责任部门多,牵头配合责任亟待进一步明晰,结合部门职能工作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市级部门横向配合、市县统筹协调的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龙头培育。对重点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升级、原料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品牌打造宣传等方面给与重点支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围绕富硒产品包装、仓储、物流等开展配套建设,带动形成一批配套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二是强化科研创新。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和科技力量作用,围绕富硒产业基础研究,富硒肥料、富硒饲料技术以及富硒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等研究方向,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全面提升产品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是强化品牌建设。聚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按照“同一产业、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宣传”原则,重点聚焦富硒茶、水、魔芋、秦巴生态肉业等重点产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富硒、有机产品认证力度,深度开发优势特色产品,聚力打造“单品冠军”。
再次感谢您对安康一二三产融合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