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4日11时19分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做好《实施方案》贯彻实施,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是什么?
《实施方案》提出3点措施:一是推进传统产业延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延伸,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二是加快关键产品攻关。提升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新型催化剂、高端试剂等领域关键产品供给能力,加强精细化工用重要装备、高端仪器、控制软件等配套保障。三是促进优势产品提质。推动涂料、染料、氟硅有机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实施“三品”行动,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提供定制化、功能化、专用化、系列化的产品和服务。《实施方案》设置2个专栏,“产业延链工程”提出石化、煤化工、盐(矿)化工、生物化工产业链延伸重点方向;“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提出涂料、染(颜)料、农药、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产品品质提升方向,引导行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特色优势。
五、《实施方案》如何推动安全环保技术改造?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安全环保压力较大。精细化工生产多为间歇反应,涉及硝化、过氧化、重氮化等多种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工艺废水含盐量高且成份复杂、难以处理,部分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强度大,装置自动化控制程度低、老旧装置数量逐年增加,存在一定安全环保风险,亟需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绿色安全生产水平。
《实施方案》提出2点措施:一是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开发本质安全、降碳减污、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共性技术和成套装备,动态更新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推进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加快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或低风险替代,鼓励企业加快老旧生产设备、用能设备更新,提升关键环节数字化水平。二是强化标杆引领。推动创建绿色产品(工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园区级、集团级、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慧化工园区,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标杆项目。《实施方案》设置“安全环保智能化技术提升工程”专栏,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的安全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引导行业提高装置运行效率、绿色安全水平和精益化服务能力。
六、《实施方案》如何完善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创新体系仍然不够健全。精细化工产品专用属性强,研发和服务成本高,国内精细化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上下游协同攻关意识不强,缺乏典型应用场景发掘,影响产品推广应用和性能迭代提升。化工中试项目审批周期长、落地难问题突出,影响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亟需完善精细化工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实施方案》提出3点措施:一是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发挥产业创新联盟作用,促进上下游协同创新和生产应用示范引领,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布局一批中试平台。二是推进中试项目落地。制定化工中试装置建设管理规范,强化产业、应急、环保等政策协同,基于专业化评价进一步优化化工中试装置安评、环评工作,积极开展关键工序和新工艺中试,推动研发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三是促进上下游协同创新。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协同攻关、验证和应用,全面提升产业链基础能力,持续推进高压电缆绝缘及屏蔽材料、电子特气、微通道等先进技术及产品“一条龙”应用示范。《实施方案》设置“精细化工中试平台建设工程”专栏,鼓励地方聚焦磷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精细化工低危化高效化生产共性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中试平台建设,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条件。
七、《实施方案》如何推动强企育才?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普遍小、散、弱,行业集中度低,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优势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行业人才选拔、使用、引进、培养体系不健全,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亟需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壮大行业人才队伍。
《实施方案》提出3点措施: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大型石化化工企业加大高端产品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控制力。二是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将中小企业纳入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培育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巩固提升国内及全球市场地位。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建设石化行业人才培养和安全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高校加强精细化工等领域学科建设,指导地方建立建强化工类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八、《实施方案》如何优化产业布局?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企业入园率不足50%,部分化工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园区内企业间产业链供应链关联性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未能发挥园区促进企业协同、产业耦合、降本增效等功能。行业布局东重西轻,东部沿海省份占据主导地位,而中西部地区精细化工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亟需加快提升化工园区发展质量,有序引导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2点措施:一是推动园区规范发展。加强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和认定管理,发布实施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智慧化评价导则,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园区。推进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企业与精细化工企业联合布局,促进产业协同耦合、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梯次利用。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开展化工产业转移对接等活动,引导地方科学谋划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推进打造细分领域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东中西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实施方案》设置“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工程”专栏,明确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进入化工园区相关要求,加强化工园区综合诊断,推进化工园区科学编制规划,着力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化工园区;引导地方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市场容量及“双碳”目标,科学布局精细化工产业。
九、《实施方案》如何改善发展环境?
目前,国内“谈化色变”“邻避效应”依然存在,部分企业面临项目落地难、入园难、融资难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影响高校、职业院校的化工类生源。有关国际公约及化学品管理规则加快调整,对国内化学品生产及贸易产生一定影响,亟需妥善应对,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实施方案》提出4点措施:一是加强服务保障。做好项目信息公开,健全专家指导服务机制,加强对高危工艺精细化工企业、园区的帮扶指导,提升对化工企业创新发展、项目落地、融资担保、稳岗就业等保障力度。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向公众宣传行业及企业发展成果,组织专家、专业机构、公益组织等第三方力量为公众参与决策提供咨询指导。三是实施责任关怀。鼓励企业建立完善HSE、ESG等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专栏宣传、公共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公众代表等实地考察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四是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参与“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等化学品管理制度制修订,跟踪研判有关国际公约、地区化学品管理规则等调整对我产业影响,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保障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十、如何推进《实施方案》贯彻落实?
《实施方案》提出3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指导地方将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纳入本地区、本部门重点工作。完善关键领域攻关机制,鼓励骨干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补齐产业链短板。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咨询机构等作用,完善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财政、金融、区域、投资、进出口、能源、生态环境、价格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体系化支持精细化工产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解决企业发展高端产品、实施老旧装置技改等融资需求。落实好“首批次”重点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三是优化保障服务。优化企业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精细化工产品分类、性能表征、质量评价、测试方法、应用验证和安全环保等标准体系,提升行业测试评价服务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取消限制精细化工企业入园的不合理政策,加快推动精细化工项目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