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1日17时38分 |
市工信局(国资委)党委书记、局长(主任) 张志群
(2022年8月30日)
一、攻坚克难,工业经济承压运行“退势显”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发展,紧锣密鼓抓运行、强调度、优服务、解难题、促生产、上项目、建园区、深融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主要指标稳步推进。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市考任务5.1、0.7个百分点,但全省排名后移一位,列第五;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5户,高于去年同期10户;上半年非公占比达61.2%,稳居全省第一。二是园区承载提能增效。全市新建标准化厂房38.77万平方米,累计建成465万平方米;新增投资千万元以上入园企业40户,累计入驻规上工业企业404户,吸纳就业10.8万人。旬阳新材料产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特色专业园区。汉滨五里工业集中区、旬阳高新区获得省级年度考核表彰,正兴食品等3户企业获评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完成先进储能产业园区和化工园区实地踏勘、研究论证。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王浩市长在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三是项目建设增添动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4%,排名全省第四。重点监测的1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65个,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全年有望新增产值50亿元左右。四是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液流储能作为陕南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被正式授牌,64户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在逆境中彰显创新优势、展现更强韧性,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9.8个百分点。硒宝科技等3户企业揭榜省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领盛科技等10户企业获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奥邦重工创建安康首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泸康酒业、巴山雪通过省级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认定,29个新产品列入全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创新发展的底色再添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统筹调度抓落实。立足抓早谋实动快,提请市政府率先召开全市工信工作会谋篇布局,及时分解指标建议夯实责任,动员企业及早复工抢占先机,初步构建“白名单”机制,市工业生产工作组牵总协调稳定企业生产,8次专题研究工业稳增长,3次召开全市工业运行调度会,13次调研督导,2次预警提醒传导压力,前7月全市63.1%的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上半年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4%。二是纾困解难抓帮扶。组织市工信局全体干部深入787户企业开展政策宣贯、问题摸排,制定出台《安康市2022年工业稳增长措施实施细则》,民营企业座谈会和市级领导、市级单位、工信干部联企帮扶一体推进,合计解决困难近300个,极大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市属国有企业、工业园区区分别累计减免租金715万元、2310万元,企业前行脚步更加轻快。累计清偿无分歧账款1974.08万元,无分歧账款清偿率为100%。定向推送14户“公转铁”运输需求企业信息,帮助企业招工引才17场次,组织参加微讲座15期次。三是产业强基抓提升。分批深度研究9条涉工市级重点产业链发展重点,统筹推动“2+6+2”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市装备制造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会集中签约7个配套项目,在西安举行的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融入重卡和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洽谈活动现场签订6项合作协议。4次召开会议部署推进装备制造、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及“一图五清单”。牵头召开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链营销策划对接座谈会,联合承办的全省富硒食品产业链融资对接大会现场签订贷款意向协议2.47亿元,探索构建“富硒食品产业链+贷款主办行”制度。四是项目为王抓推进。以更大力度谋项目、招项目、建项目,协同强化保障,帮助高新钒材项目办理审批手续,3次会同汉阴县政府商议陕澳中医药产业园项目帮扶措施。组织50余户企业参加第六届丝博会、第十一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陕西一京津冀产业合作系列活动、第二十二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等5场次线上线下大型贸洽活动,累计签订项目合作协议32个。
以上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级单位合力共为的结果,是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拼搏进取的结果,是全市工信国资干部和广大企业家担当实干的结果。
二、聚焦短板,聚力打造产业强市“主引擎”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业经济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追赶超越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从思想认识看,工业化思维欠缺,久久为功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定力不足,突出表现为认知不够到位、精力不够聚焦、措施不够精准。有些干部片面认为工业占比过高,应扩大第三产业比例,要看到工业占比虽高,但是体量小。从市情实际看,工业经济体量不大、结构不优、质效不高、配套不强,产业、企业、产品支撑不足,还有过去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需要妥善化解,面临着提速转型和加快发展的双重考验。从指标完成看,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技改投资同比下降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在当月基数低于上月25亿元的前提下,7月增速仅有2.7%,累计增速低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跌出第一方阵,远低于市委、市政府能够接受的底线预期;工业投资高开低走,在全省第一方阵边缘徘徊;月报进规企业仅有3户(其中,汉滨1户、高新2户),其他县市区为零;制造业占比等6项高质量发展省考指标争先进位难度极大。从县市区看,工业发展极不平衡,产值占全市比重最大的旬阳高于最小的宁陕20.9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最快的宁陕(18.7%)高于最慢的紫阳县(2%)16.7个百分点,汉滨、旬阳、汉阴、宁陕、紫阳5县市区分别回落0.7、5.8、4.7、0.8、6.8个百分点。从企业生产看,新一轮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世纪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市场主体信心不振,原材料和要素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上升、市场需求收缩等因素影响更大,企业运行举步维艰,7月全市217户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下拉累计产值增速8.9个百分点。从增长后劲看,项目招商愈加艰难,县市区招商抬价内卷,落地推进还需加快,缺乏大项目好项目仍是最大短板,全市投资过5亿项目仅有16个,与关中陕北动辄百亿投资差距很大;退库留基不堪重负,87户企业下拉累计产值增速6.1个百分点。从园区建设看,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同质化严重,配套设施不全,承载能力还需提升,亩均效益不高。从创新发展看,对创新认识不深、投入不足、氛围不浓,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仍是空白,从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进阶之路任重道远。从服务企业看,经全面梳理汇总和双向甄别确认,全市787户企业共有11类706个问题,其中,涉及资金保障类237个、市场拓展类141个、要素保障类108个、政策支持与兑现类84个、人才技术类37个、招工用工类35个、手续办理类25个、用地建设类18个、生态环保13个、经营管理类5个、证照变更3个。我们将紧盯以上问题和不足,强化措施加以解决。
工业化是不可逾越阶段,要牢固树立工业化思维。纵观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发展历程,大多经历过工业化洗礼。工业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没有工业就无法带动农业,也没有就业,更无法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实现后发赶超就是一句空话。过去有些干部认为,去工业化是优化提升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但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盲目去工业化容易,再工业化艰难,过快过早去工业化将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必然带来巨大隐患。近年来,美国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疫情推波助澜和发达国家高通胀,都更加印证了工业才是强国之基。就安康而言,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欠发达是最大市情,工业发展不足仍是最突出矛盾,工业化是安康亟待补上的课程。市第五次党代会强调,“要毫不动摇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产业强市‘主引擎’”。为此,当下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工业仍将是安康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更加重视工业,继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务必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境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接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三、创新实干,坚决打赢任务完成“攻坚战”
今年后四月,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决扛牢工业稳增长政治责任,树立必胜必成决心,强化“一盘棋”思想,工作再加劲、措施再加力、进度再加快,奋力实现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投资增长7%、技改投资增长9%、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以上的保底目标和排名全省第一方阵的底线预期。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全年任务为目标,聚力推动工业恢复增长。一是加强运行调度。准确把握宏观大势,密切监测工业运行新情况,深化“周调度、月通报、季约谈”机制,守正创新“抓两端带中间”做法,落实“白名单”制度,及时预警通报约谈,确保工业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质量速度“双提升”。二是支持满产增效。分类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脱困,促使573户正常生产企业稳产扩产、217户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加快复能。三是力促产销衔接。跟进推动产销协议兑现,动员更多企业加入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平台,组织参加2022年陕西省名优新特产品展销等贸洽活动,策划1场地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四是抓好升规培育。靶向支持潜力企业及早进规,筛选帮扶退库企业重新返库,壮大在库企业总量。
(二)以产业发展为根本,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做强产业支撑。按照安康工业“十四五”规划布局,围绕做特富硒食品、做强新型材料、做精装备制造、做深秦巴医药、做优清洁能源、做稳纺织丝绸和做新新兴产业的目标,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地区的新产业好项目,跟进发展数字经济,以精准服务培育“领头雁”,以数字加持导入“催化剂”,以产业配套打造“全链条”。将市级重点产业定位为“特、强、精、深、优、稳、新”,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富硒食品突出“特”,安康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原料不足、缺乏标准化产品决定了难以以量取胜,安康富硒食品绿色有机质优,应定位为高端高价,重点打造富硒茶、富硒魔芋等休闲食品、预制菜、包装饮用水等子链。其中,包装饮用水要持续打造“安康硒水.健康好水”区域品牌,引导企业采取“借船出海”模式,加快扩规模、拓销售、上水平。新型材料突出“强”,安康钡盐、矾、铅锌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安得利、华银科技、中科纳米、领盛科技等企业技术成熟,有资源、有技术,具备做强条件。装备制造突出“精”,安康位于川陕鄂渝四大汽车制造基地中心位置,地利优势明显,奥邦重工、南水汽配、通用机械、亨通铸造等企业具备一定基础,唯有做精汽车零部件,才能深度配套毗邻汽车龙头企业。宏达船舶是西北唯一的造船企业,平利电机制造的粮食烘干机主要技术指标国内领先,均具备打造精品实力。秦巴医药突出“深”,安康道地药材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中药饮片加工、初级提取等上游环节,云南红河集团利用北医大、正大提供的绞股蓝原料药将单品做到17亿,充分说明秦巴医药亟待向产业链下游深耕细作。清洁能源突出“优”,及早实施安康水电厂增容改造工程,积极谋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借助华秦储能探索“光储充”一体化新模式。纺织丝绸突出“稳”,近些年蚕桑丝绸行业逐步萎缩,要引导重拾兴桑养蚕传统,扩大缫丝织绸规模,依托天成丝业加快捻丝、丝绸、服装、旅游产品开发,招引更多鞋帽服袜企业落户,力促西北纺织服装城项目尽快建成投用。新兴产业突出“新”。毛绒玩具依托恒口“五大中心”,推动创意设计、原辅料生产、产品加工、贸易销售等全链条发展,建设“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电子线束围绕周边汽车、电子电器、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紧盯铜线、连接器、橡胶件等产业配套,加大招引培育,建设“中国电子线束产业新基地”。为更好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目前正与省国资委沟通筹建50亿元产业发展资金,首期为10亿元。二是明晰产业定位。近期对工业发展定位进行了集中研究讨论,逐县市区确定了2-3条重点发展产业链,要继续细化完善指导推进措施,今后各类政策、项目、资金对此给予重点支持。三是深入实施链长制。积极嵌入省级重点产业链,筹备召开富硒食品省级产业链推进会。全系统要扛牢产业发展的主业主责,市工信局责任科室要以“主人翁”的定位靠前推进9条涉工市级重点产业链,抓龙头、引骨干、聚配套、成链条、能闭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横向藕合发展。
(三)以项目建设为突破,聚力培植工业发展动能。一是高点站位抓项目。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强项目就是强未来”认知,始终把项目工作放在心头、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二是科学精细谋项目。按照“干着今年、备着明年、看着后年、着眼长远”思路,研究把握政策导向、市场趋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策划充实项目库。三是精准出击招项目。工信系统的招商干部要手捧专心、精心、耐心、恒心、静心换取客商的倾心、舒心、放心、安心、连心。聚焦锂电新能源材料等9条涉工市级重点产业链,主动融入参与产业链招商,锁定关键环节,多方吸纳线索,抓取有效信息,深研细学招商方法,紧盯头部企业、目标企业,实施定向招商、清单式招商、小分队靶向招商活动,驱动一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的优质工业项目持续涌现、接续落地。下半年组织开展锂电新能源材料和成都招商推介活动。四是提速推进建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跟踪服务,推动石泉光伏新型材料智能工厂等10个项目尽早开工、陕澳中医药产业园项目等29个在建项目加快进度、汉滨智能化电动毛玩生产线等61个竣工项目快速达产。
(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聚力巩固提升承载能力。一是完善设施配套。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要素聚集、引领发展、承接招商的主承载,紧扣硬件完善、软件优良、特色突出要求,引导资源要素倾斜引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壮大平台公司,加大投入强度,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承载力、吸附力。二是加强建设管理。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厂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政府投资建设、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合作共建、企业自建等多元化模式建设3层以上标准化厂房(对社会资本建设的标准化厂房给予同等奖补),全市全年建成面积不低于50万平方米。加大存量厂房储备和盘活调剂,汉滨、旬阳、汉阴、石泉、平利储备5万平方米以上,其他县区动态储备3万平米以上。三是提升产出效益。紧扣工业园区“转、改、带”定位,系统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科学布局工业用地,落实“标准地”集成化管理,完善标准化厂房产出效益倒逼机制、入园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和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及时“腾笼换鸟”。四是建设智慧园区。制定规划方案,稳步推进实施,尽快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五是引导企业入园。坚持招引落地一盘棋、外招内聚一齐抓,新增投资千万元以上入园企业50户,集成配置要素,建强孵化器,力促入园企业茁壮成长。
(五)以服务企业为导向,聚力深化破壁清障成效。一是释放政策红利。我局已印制《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汇编》,要继续加大宣贯,确保应知尽知、迅速落地、刚性兑现。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配套出台2022年工业稳增长措施办法,并及时自查兑现招商承诺。二是倾力纾困解难。持续滚动收集交办企业新诉求,各县市区要聚焦已交办的问题清单,以“钉钉子”精神逐企采取措施,能够解决的迅速解决到位,无法解决的及时报送我局汇总,以便提请市政府专题研究解决。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限期办结,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强化企业帮扶。统筹推进市级领导、市级单位、工信干部联企帮扶,重实效、出实招、办实事,逐月通报情况,汇聚齐抓共管合力。四是缓解融资难题。衔接推动“市带县”国有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用好新的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五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领导干部要守正履职、实干笃行,理直气壮、依法依规服务企业。广大企业家要主动同领导干部沟通交流,洁身自好走正道、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
(六)以两化融合为主线,聚力推动企业数字转型。一是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稳妥有序部署5G和千兆光网,全年新建5G基站800个、千兆光纤到户端口15万个;加快实施新一轮电信普遍服务项目,持续深化光纤和4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深度覆盖。二是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10户以上企业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引导工业企业和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三是优化提升服务质量。督促协调基础电信企业落实国家提速降费政策,规范业务宣传推广,维护用户消费权益。
(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聚力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一是提升创新平台。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安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新培育一批创新研发平台,务实深入开展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帮助引进科技人才,跟进支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二是对接融入秦创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拟筹建安康秦创原运营公司,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资源,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三是锚定“专精特新”路径。引导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扎实开展新产品开发、质量对标、品牌建设等专项行动,以过硬的产品、知名的品牌、优质的服务占领市场。
四、守住底线,合力筑牢安全稳定“防火墙”
(一)扛牢安全责任。安全生产事关大局,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省政府制定50项具体措施,市政府细化52项任务清单。这些措施和清单,对责任落实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就是要广泛发动抓好安全防范,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杜绝重特大事故。工信(国资)系统安全生产点多、量大、面广、任务重,既要突出抓好石煤矿和民爆行业监管,还要强化工业企业、国有企业安全生产指导,要坚决贯彻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一岗双责”和上级措施、清单要求,扛牢“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二)收官三年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是国务院重大部署,今年是收官之年。工信系统要严格对标石煤矿、工业园区两个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要求,检视工作进度,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各产煤县区煤炭主管部门要坚守“零事故、零伤亡”年度目标任务,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统筹推进石煤矿“三年行动”、综合整治和安全排查整治。各工业园区管委会要聚焦园区三年行动“十项硬任务”,突出“三个100%硬指标”,自查总结,销号欠账,确保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三)强化督促检查。紧扣“防风险、保安全、迎二十大”主线,压茬推进“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专项整治行动和安全生产百日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要场所,深入开展大检查大排查,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建全整改台账,形成闭环管理。
(四)防范化解风险。安全生产不能放松懈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好防汛防灾,突出消防安全,加强应急准备,严格值班值守,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最大限度压减一般事故。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公共安全,主动排查化解债务融资、非法集资、信访维稳等风险隐患,全力做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配合做好白石河、蒿坪河流域污染治理,确保全系统安全稳定。此外,重点抓好盐业市场储备供应保民生,请紫阳、岚皋、镇坪尽快建立县级政府食盐储备、落实储备盐财政专项资金。
今年后四月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说干就干的果断、干就干好的气魄,重整行装再出发、快马加鞭向前赶、担当实干开新局,助力全市实现“三确保两争优”,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