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 “十三五”安康工业经济发展回眸

作者: 马红艳 任国路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15时55分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宏观经济调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安康市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五年,同时也是安康工业经济适应新常态、加快追赶超越步伐的五年。安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总纲和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以工业带动三次产业协同推进,以新型工业化驱动“四化”同步发展,安康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前四年领跑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七年位居全省之首,5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产值过百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任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遭受重创,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不及预期,但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定,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

项目驱动    规模总量稳步提高

“十三五”时期,安康市始终把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首要遵循,把项目建设作为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力打造“开放兴市”新高地,先后引进奥邦智能制造、普瑞达电梯、华银科技、领盛新材料、禾瑞光电等一批从技术设备到工艺都处于行业甚至全国领先水平项目,强力支持旬阳烟厂、泸康酒业、通用机械、正大制药等一批项目实施技改迁建取得突破,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积势蓄能。在项目建设的驱动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88.32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8.11%,年均增长8.61%;全部工业增加值342.49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7.33%,年均增长5.24%,占GDP比重31.4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9.60%,较“十二五”末提高5.4个百分点,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4户,较“十二五”末净增292户,居陕南三市第一。安康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主导地位更加凸显。

绿色驱动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以来,安康市立足市情,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绿色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5.2%,较“十二五”末提高6.3个百分点;采矿业占比为1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为4.1%,分别比“十二五”末下降了4.91.4个百分点。全市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纺织丝绸六大绿色工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4.91亿元,“十二五”末增长38.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87%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电子信息(线束)和毛玩文创两大低污染低能耗与脱贫攻坚相衔接的新兴产业顺势兴起,与六大绿色工业共同构建了安康绿色循环发展现代工业体系。其中,富硒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6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49%,较“十二五”末提高5.4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位居六大绿色工业之首,已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装备制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6%,较“十二五”末提高3.1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企业户数达到106户,较“十二五”末增长194.4%。以包装饮用水、毛玩文创、电子线束为引领的特色工业从无到有,且保持高速增长,快速发展壮大。睿智环保建材、华银科技、尧柏水泥、金龙水泥通过先进技术实现绿色制造,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

园区驱动   产业集群逐步凸显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十三五”以来,安康市坚持以县域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服务体系等硬软件建设,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市19个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75亿元,“十二五”末增长74.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46%“十三五”期间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257万平方米,占累计建成面积的70%。累计入园企业2329户,是“的1.72倍。带动就业10.6人,末增长53.62%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入选国家开发区目录(2018版),8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列入全省50个省级建设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安康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旬阳建成陕南地区首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平利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阴经济技术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复认定。随着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水平和承载能力的持续提升,已成为资源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平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汉滨富硒食品产业园、平利新材料产业园、石泉电子线束产业园、高新电子信息产业园、恒口毛玩文创产业园等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构建“一企一链”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为贯彻全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一园一业”要求,做强园区特色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    企业发展质量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安康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项目引领、平台支撑、人才引进,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平台,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44%,较“十二五”末提高0.35个百分点。北医大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华银科技获批钒产品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通用机械、鸿天科技等64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5家;普瑞达电梯、智宇寰宸医疗器械等6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批准筹建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华秦储能)、陕西省特种设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普瑞达)、陕西省富硒产品创新中心(陕西国硒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女娲神草、亨通铸造等23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瑞达电梯、泸康酒业2家企业认定为首批陕西工业精品。

信息化驱动    智能制造崭露头角

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十三五”时期,全市通信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光缆总长达10.9万公里,光纤到户端口达191.8万个,互联网宽带用户达86.7万户,4G用户达201.6万户,4G基站达7606个,分别是“”末的2.73.12.92.86.2倍。国内首个基于700MHz的电力5G专用网络落地安康,移动通信实现从2G5G的代际跨越。“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推动安康跨步善治新时代。“上网上云上平台企业”达2000余户。尧柏水泥将前沿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产品及数据综合解决方案,获工信部颁发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奥邦锻造借助上海云平台全球系统平台与WIS工厂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终端,实现自动分配,设备和设备之间、工厂与工厂之间的互联互通,认定为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智能工厂。南水汽配与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北京机电研究所合作,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奥邦锻造同时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普瑞达电梯推出高兼容性“TOP” 云梯智能监控平台,利用云计算、智能传感、无线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售后服务监管、传媒宣传、无触碰操作等功能,提供定制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认定为首批陕西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一串串亮丽的数字,一个个认定的名字,展示着五年来安康工业经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绿色循环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安康正阔步走在从工业化初期加快向中期迈进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