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扎实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 方明宝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2日08时47分  
 

近年来,安康市扎实推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展动能、发展方式、发展载体、发展质量、发展环境转型升级,民营经济主要衡量指标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贡献了60%的生产总值和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税收和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557.37亿元,占GDP61.6%,继续位居全省首位。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追赶超越发展的意见》和《安康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确立了“培育壮大新型工业、做优做精高效农业、繁荣提升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建筑及房地产业”的发展重点,并指出工业要优先发展富硒食品、毛线玩具、包装饮用水等特色产业,巩固提升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在系列政策的推动下, 2018年,三大产业占比达到10.855.333.9,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3.5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创建区域品牌、中省名牌、驰名著名商标。对获得国家或省级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和省级名牌产品、市特色产品的企业按规定予以奖励。对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制定团体、联盟标准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单位按规定予以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7种产品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38种产品被评为“安康市特色品牌产品”。

三、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发展动能转型升级

按照“五个一批”发展思路,引导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外出返乡人员自主创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培育计划,开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服务活动,改造提升老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3024户,增长2.6%,其中新增企业5722户,增长16.4%,新增“五上”企业238家。截至9月末,在册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9.13万户,增长16.2%

四、加大招商推介,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持续开展“产品展销+项目推介”活动,先后考察华为、中兴、恒大等百余家知名企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自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企业在市内、赴外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0余场次,着力打造安康“名优特新”产品品牌。2019年,组织举办北京、廊坊、雄安、青岛、昆山招商推介会,引进内资94.6亿元、外资315万美元,“丝路之源•幸福安康•中国硒谷•秦巴明珠”已成为安康新的城市名片。

五、强化园区承载,促进发展载体转型升级

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为重点,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推动园区路网、电力、通讯、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监测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等生活配套设施,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入选《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8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集中区。今年上半年,全市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6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32户。截止6月底,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269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011户,带动就业8万余人。

六、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发展质量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发新产品、创办新企业、催生新产业、延伸产业链,对规上工业企业投资1000 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市财政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贷款50%的财政贴息。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研发中心,开展信息技术入企、“互联网+智能制造”活动,推进两化融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重点企业培育,2019年,推荐26家单位申报省级转型升级示范企业,25家获批,截至目前,全市被认定为省级转型升级示范企业69家。

七、强化协调服务,促进发展环境转型升级

在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继续实行市直部门包联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制度,组织开展工信系统“双百”帮扶工程,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强力推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清偿拖欠账款5.08亿元,清偿率68.14%,清偿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督促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系列政策,扎实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