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工业企业发挥七大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8日16时54分  
 

为继续大力推广“工业企业+X+贫困户”的典型成功模式,加快探索工业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企业获利、社会发展”的三赢效应,区经贸局积极引导全区工业企业奋力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巩固提高成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再立新功。

一要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要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思路,继续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助力脱贫”主题活动,不断凝聚红色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要按照自愿、就近原则,积极与建档立卡贫困村结对,实现企村党组织强强联合,有力推动社会资源与村级组织有机融合,立足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技术、信息、资金等优势,通过产业带村、项目富村、企业帮村等帮扶形式,推动贫困村产业优化升级,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二要发挥产业支撑优势。以生态富硒食品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按照“三产引领、一产奠基、二产支撑”策略,加强对外合作,壮大企业规模,加快推动全区富硒食品产业向科技创新、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富硒食品产业工业联盟,不断壮大富硒食品工业集群,提高规模效应,有力带动全区核桃、魔芋、茶饮、粮油、畜牧养殖及河鲜加工5大富硒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的产业链扶贫模式,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困难群众致富,实现“以硒兴业”、“以业富民”。

三要发挥创业创新优势。全区工业企业要大力弘扬敢于尝试、大胆实践的创新发展精神,积极投身全区“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当中,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牛蹄模式”、“忠诚模式”、“阳晨模式”、“汉水韵模式”等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先进典型为示范,调整企业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参与整合贫困村土地资源,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产业帮带、股金分红等方式,把贫困户嵌入到产业链当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保障贫困户持续增收、越线摘帽、致富奔小康

四要发挥劳动密集优势。全区工业企业要从自身用工的现实需求出发,主动与区经贸局、人社局、五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和镇办加强沟通、相互衔接,借助各类载体,共同对外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积极参加现场招聘活动,根据企业用工要求,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到企业务工,及时进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精准安排用工岗位,有效解决企业用工荒、群众务工难。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引入激励机制,提高工资待遇,丰富业余生活,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贫困户就业的吸引力。

五要发挥市场信息优势。汉滨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发展理念,紧紧依托企业技术、市场、信息等诸多有利条件,围绕现代农业园区粮油果蔬、两山各类林特产品,建立农林特产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增强扶贫活力,推动“电商+农特产品+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涉农经营主体开展电商业务,加快促进全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六要发挥骨干企业优势。列入全区“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工作的70户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中流砥柱、热心公益的优秀代表,各企业要继续当好助力脱贫攻坚的先锋队,充分发挥企业综合实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按照“一次安排、一包到底、不脱离帮扶对象”的原则,紧密围绕“定规划、解难题、上项目”的帮扶思路, 打破惯性思维,创新扶贫理念,以“拔穷根、摘穷帽”为根本,着力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促进贫困村加快发展,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七要发挥社区工厂优势。全区社区工厂要紧紧依托准入门槛较低、经营方式灵活、工艺技术简单、手工需求量大的独特优势,坚持以移民搬迁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主体,按照就业优先的发展原则,把搬迁群众转化为产业工人,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寻找致富路径,确保移民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意识,围绕做大电子加工产业、做强纺织加工产业、做优富硒食品产业、做精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强内引外联,创新经营模式,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吸纳更多的移民搬迁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