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9日09时14分 |
2月2日,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在高新区创业大厦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启方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鲍永能,市委常委、副市长赵俊民,副市长邹顺生、鲁琦、李建民、孙矿玲,市长助理、公安局局长杨尚伟出席座谈会。 市委副书记陈勇主持座谈会。徐启方发表重要讲话,赵俊民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和非公经济发展情况。
徐启方:理直气壮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支持创新创业
安康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底,全市非公企业达11.5万个,完成增加值418.9亿元,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到54%,对全市税收贡献率接近60%,吸纳就业近45万人,就业贡献率达到70%。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顽强拼搏、奋发进取、永不言败、敢于担当的精神,已成为推动安康发展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市依靠各类市场主体的力量,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创新,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踏上追赶超越的新征程,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安康追赶超越的关键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重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意味着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有着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是企业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传统拼资源、拼环境、行业暴利、一夜暴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依靠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技术,适应个性化、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成为常态。
供需失衡的问题已成为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源和动力。从我市发展需求来看,供给侧改革蕴藏巨大潜力。比如,围绕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今后几年全市将新增几十万人城镇人口,这是多大的供给空间和需求空间;比如,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果按城市的标准为农村供水、供电、供气,让农村交通更方便、环境像城市,又将释放很多的市场需求。再比如,我们的健康养老产业,现在越来越的受到外界关注,已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生态健康养老示范市,还有可能成为全国医养结合实验区,这其中的需求更是不可限量。
生态是我们最大、最具比较的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水资源充沛而洁净,量大品质更优,发展矿泉水、纯净水大有文章可做。特色资源富硒,过去我们只是贴了一个标签,现在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正在建立富硒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体系和质量标准。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宜居的环境,不仅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础,更是涉水产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富硒食品等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富矿”。随着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形成,安康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未来几年还将建成安康机场、西城客专、西渝高铁、平镇高速及一批国省干线,完全可能成为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高度聚集的热点区域。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是我们必须打赢的两场硬战,今后五年我们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聚力解决63.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推动49万人搬迁安置;要加快推进“三区两园”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全省农村改革试点、全省健康养老试点、全省山林经济发展示范市等重大创新工程,这其中有很多民营企业大有可为的项目,包括城乡基础设施、新型产业培育、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事业等。目前,我市储备了81个、首批推出了48个PPP项目,面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开竞争。希望我们的民营企业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在促进安康发展的同时,壮大企业自身实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的鲜明主题,我们正在共同经历一场深刻的时代变革。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变革来临的时候,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都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改变命运的时候。希望民营企业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不断增强创新的信心,借助“双创”的东风,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民营企业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消顾虑、突破常规,积极搭建企业创新创业平台,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加快线上与线下、传统与新兴融合,让员工成为创客,吸引社会资源为企业所用,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勇于向行业高端“对标”,敢于和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吸引战略投资者,推进股权多元化,努力成为业内领军企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高端人才,加快培育企业文化,更多依靠科技的力量、人才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真正把企业做优做强,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给力
营造健康的政商环境,要交往有道、公私分明、坚守底线。干部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天经地义、职责所在。安康的发展,企业不可或缺,要理直气壮的支持、真心实意的服务、公平公正的对待民营企业。只要符合社会规则、遵守法律制度,就要大胆地去做、放手去干。企业与干部交往,同样要转变思想观念,要从“人情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从投机取巧向勤劳致富转变,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发展生产上,增强社会责任感,靠诚信而不是利益来聚集人脉,在风清气正的环境里创新创业,才能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强。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企业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应尽之责。这几年我们持续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绝不能估计过高,优化发展环境永远在路上。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坚决推倒影响行政效能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全面放开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打破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隐性壁垒,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益和效率最大化。全力支持民营资本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城镇建设、高新技术、“互联网+”等领域和行业进军,加快推行PPP模式,抓好一批示范项目。支持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实现“借船出海”、靠大联强,提高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积极推进降税清费、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和电力价格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性交易、人工、财务、物流成本,尤其要重视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老大难”问题,构建良好金融环境。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尊重企业家的劳动,理解企业家的艰辛,凡事设身处地为企业发展着想,理直气壮地支持创新,满腔热情地鼓励创业,不仅要在顺境的时候为企业加油点赞,更要在困难的时候与他们风雨同舟。
民营企业要保持奋发进取的激情,勇于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安康要实现追赶超越、全面小康的梦想,树立美丽富裕、文明开放的形象,需要每一个安康人、每一个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企业家不是简单的厂长、经理,而是一种眼光、一种精神,是能将资源变为财富的人,是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进取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善于解决问题、永远没有满足感的那一部分人。企业家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骏马当奋蹄于大道,好汉应有更多的担当。希望大家始终保持起家立业时的那种闯劲、拼劲和韧劲,始终胸怀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和渴望,敢于向高的攀,勇于跟强的比,提振精气神,弘扬正能量,用持之以恒的奋斗,续写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赵俊民:“十二五”是安康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
“十二五”时期,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目标,坚持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振奋精神、振兴安康,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翻番。规模工业年均增长24.56%,达到2010年的4.27倍。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4 :55.2 :32.3,二产比重较2010年上升15.6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42.3%;小康指数达到75.16%,较2010年提高16.46个百分点。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业绩:实现生产总值772.46亿元,增长12.3%;第二产业增加值426.73亿元,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8.16亿元,增长25.2%;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18.93亿元,占GDP比重达54.2%;以上四项增速指标和一项占比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另外,我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21.2亿元,增长17.6%,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二。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创业创新机遇,积极营造发展氛围、完善服务体系,我市民营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贡献更加突出。“十二五”期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2010年的47.86%,增长为2015年的54.2%,净增6.3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牢牢占据全市国民经济“半壁江山”。二是规模快速壮大。2010年,全市共有中小企业9.24万个,从业人员31万人,到2015年初,中小企业个数达到11.18万个,从业人员44万人。全市年均新增企业1.42万个,年均新增从业人员3.35万人。三是领域更加多元。“十二五”期间,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和富硒食品为重点的业态快速崛起,同时,以金融、旅游、餐饮、娱乐等为代表的服务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深入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
展望“十三五”,我市将全力围绕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攻坚“一大任务”,生态建设、循环发展“两个领先”,公共服务、创新发展、交通改善“三个追赶”和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四个超越”,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带着愚公移山的志气,踏上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未来五年,我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要持续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以上,2020年生产总值将突破145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将达到650亿元,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安康市政府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