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9日15时13分  
 

 

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全市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进一步加快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本报告通过专题调研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十二五”以来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发展现状

(一)总体概况

截至2014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单位个数11.18万个,从业人员44.44万人,完成总产值1402.4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69.90亿元,实现利润137.89亿元,上交税金43.98亿元,提供劳动者报酬96.91亿元,中小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4.88%。其中,企业个数、从业人数、营业收入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21.00%43.22%234.08%

(二)企业分类

据统计,2014年末全市有企业单位个数7136个,吸纳从业人员18.17万人,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均突破千亿大关,分别达到1041.68亿元和1047.54亿元,较“十二五”初增长388.82%377.64%,实现跨越发展。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2000万元工业企业700户,从业人员2.44万人,除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数同比分别下降4%20%外,以装备制造和富硒食品为主的制造业同比上涨18%21%,营业收入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个体经营户10.46万户,较“十二五”初增长20.00%,从业人员26.28万人,增长34.59%,实现总产值360.73亿元、营业收入422.36亿元,分别增长159.78%163.89%,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7.95万户,占全市个体经营户的76%,从业人员15.65万人,比重为60%,占主体地位。

(三)产业结构

2014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市中小企业(含个体经营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3.61%;全市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占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72.15%,其中,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2.99亿元,占二产营业收入比重为76.66%

(四)行业分布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看,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分别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31.59%17.83%15.87%,这三大行业的中小企业共计7万余户,占全部中小企业近三分之二;以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科技服务型中小企业占比仅为0.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销售情况来看,全市中小工业企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精制茶加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6大产业营业收入占据主体地位,占中小工业营业收入的60%,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精制茶加工近年来发展迅猛,分别较“十二五”初增长300%1015%

(五)区域发展

全市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汉滨区、旬阳县、汉阴县和石泉县,这四个县区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市总量的65%,宁陕、岚皋、镇坪等三个县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速10%左右,呈现出经济总量大的县区企业个数占比大、经济总量小的县区企业个数增长快的特点。

其中,各类园区入驻中小企业2.49万户,占企业总数22.27%;实现营业收入772.1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52.53%,已经形成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的特点。

(六)品牌建设

 截至2014年底,全市评定安康名优特产品29个、安康市地方特色旅游产品27个,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白河木瓜、宁陕香菇、平利女娲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陕西省名牌产品19个,占陕西省名牌产品总量的3%,低于汉中和商洛。全市目前没有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驰名商标。

二、存在问题

从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业结构失衡,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一是工业行业结构亟待继续改善。全市中小企业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占中小工业企业近50%,整体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强。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14年安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全国全省相比分别低16.765.00个百分点,与汉中和商洛相比分别低3.840.84个百分点;从产业构成看,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面向生产和生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是高级人才缺乏。全市企业用工整体紧张,专业技术和中高层管理人才尤其缺乏。2014年,全市中小企业中获得专业技术等级职称人数占比10%,仅比2010年高1个百分点,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研发投入少。目前全市有33家省级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占全省研发中心总数比重不到7%,企业“重市场,轻研发”思想严重,竞争主要倾向于价格竞争模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增长方式粗放、内生动力缺乏。

(三)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突出。据2014年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市骨干企业平均流动资金缺口占需求总量的50%左右。从企业方面分析,全市中小企业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部分企业因无法提供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物而出现贷款难现象;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析,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手续复杂;从融资体系分析,全市目前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相对较少,银行信贷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

三、建议意见

(一)狠抓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清障搭台,真正发挥优惠政策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减负工作,实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设系统化的服务机构和培育专业化的服务产品,大力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二)强化企业培育,增强发展活力。一是要抢抓商事制度改革机遇,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打造发展新引擎;二是要围绕重点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龙头企业培育,狠抓促销,增强市场辐射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三是要在抓好清洁能源、富硒食品、安康丝绸、新型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创意、节能环保、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

(三)增强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研发投入上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资金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扶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创业投资补贴等多种方式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二是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研发机构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充实研发队伍;三是要围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鼓励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打造产业、产品品牌,实现营销整合,提升产品竞争力。

(四)扩大融资渠道,突破瓶颈制约。一是要深化金融政策改革,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做好融资的协调服务工作;二是要发展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推动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上市进行直接融资;三是要扩大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承保范围,鼓励保险公司针对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小微企业,创新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信用保证保险产品。

(五)促进聚集发展,打造产业集群。一是要加快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功能和服务,强化园区孵化功能,着力提升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吸纳企业、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要紧跟“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着力夯实“两化融合”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企业集群、技术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