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5日08时40分 |
发展,是世界的“音符”,时代的“旋律”。党委政府肩负兴国安邦的重任谋发展,公司企业担负振兴经济的使命求发展,百姓群众心怀安居梦想要发展。求思求变,是永不衰竭动力,在全国经济改革浪潮中,汉阴县乘势搭上党中央、国务院掀起的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顺风车”,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规划了月河工业园区。经过三年的克难奋进,政府、企业、村民合力做强做大了园区这块“蛋糕”,月河工业园区已成长为企业发展的新摇篮,经济腾飞的大平台。
政府,乘风借势绘宏图
汉阴气候湿润,资源丰富,素有安康“白菜心”之称,可经济发展却始终处于低位增长阶段,工业“短腿”问题已成为制约汉阴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8年,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大胆谋划,广筹资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委托陕西省东西部研究院“大手笔”绘出《安康市汉阴月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蓝图。县长亲自“挂帅”,成立月河工业园区管委会机构,倾全县之财,汇全县之智,聚全县之力,在汉阴规划的“工业阵地”上勾勒出“三区一体”的大框架。截止2011年底,园区共进驻企业71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4.6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2%。实现工业增加值7.12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 71.2%。汉阴的工业经济以迅雷眼耳之势,成为安康新杀出的一匹“黑马”,备受关注。
企业,凝聚合力谋发展
经融风暴冲击世界经济的“伤口”还未止血,我国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就已经开始迅速转移。在经历风暴“洗礼”生存下来的企业,特别是夹缝中的中小企业分别开始从原料成本,工艺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等各个环节开始精兵简政,精打细算。汉阴月河工业园区超前的规划,科学的布局,优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务成为企业的新“跳板”。
投资在汉阴月河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拥有诸多“特权”,园区建立合作科研关系的大专院校成为企业的“实验室”,汉阴职教中心成为企业的“培训车间”,县直部门领导成为帮扶企业的“后勤兵”。园区随着永丰纺纱厂,秦风能源,阳光实业等一批大企业的接踵而至,EPS塑料包装,新能源锂电池厂等也紧跟其后,“瞄准”中间产品,配套产品,产业链等来做“文章”。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让这些企业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大大提高了抗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赢。
村民,喜笑颜开乐致富
30万人口的汉阴,拥有几万剩余劳动力,这笔宝贵的“财富”也曾成为政府的一道难题。以园区为载体,“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号角吹响了月河川道,得到了大众的共识和认可。园区自建设的“序幕”拉开后,园区内村民积极性强,参与度高,改变了祖祖辈辈在土地里刨食的日子,放下锄头,穿起工作服,昂首挺胸地迈进工厂车间,改写了世代“脸朝黄泥,背朝天”的历史。
依附园区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大小餐馆林立街头,商超服饰遍地开花,客货运输穿流不息,休闲娱乐应有尽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企业本地在岗职工约3000人,各施工建筑队,物流运输队等,近十支,达数千人。村民笑了,百姓乐了,大家挣钱的出路广了,存款数额多了,生活质量高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充分享受到城镇工业化带来的快捷便利生活。
月河工业园区如今俨然成为汉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张对外开放的形象“名片”,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增长。今后它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发的姿态,更加宽广的胸襟,拥抱世界,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