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千钧再奋蹄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8日15时59分  
 

 

已然过去的“十二五”开局之年,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安康工业再次迎来沉甸甸的大丰收。

这一年,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342.36亿元,同比增长45.5%;实现增加值127.13亿元,同比增长26%,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31.22%,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4.3%,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工业增速居全省第一。

这一年,随着新型工业的快速扩张,支撑和拉动了全市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二产占比首次超过三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7:45:37.3,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实步伐,由此也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循着一年来走过的足迹,全市新型工业发展加速、结构优化、总量扩张、效益提升、活力增强,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为我们盘算出一笔笔“丰收账”。

突出重点 新型工业竞活力

通过多年蓄积发力,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破百亿大关。面对此后市场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部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原料不足,企业资金紧缺等发展的共性难题,我市突出规模工业培育、坚持项目带动、加快集中区建设步伐等有力抓手,让安康工业再次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先机。

规模工业引领全市工业呈现勃勃生机,是全市工业发展壮大的风向标。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299.3亿元,同比增长49.1%,实现增加值113.4亿元,增长2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受到省工信厅表彰奖励。规模工业当年净增产值107.6亿元,企业户均产值突破亿元,增加值首破百亿元大关,取得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新培育规模企业52户,超年度目标22户,实现产值32.57亿元,同比增长9.1倍,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7个百分点,贡献率32.7%。全市首次出现了安康供电局、尧柏水泥公司两户年销售产值过10亿元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工业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县域工业活力不断增强,十县区工业产值均保持了50%以上增长。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五大特色工业实现产值253.02亿元,同比增长54.19%,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4.62%,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9亿元,新增入园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2户。安康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旬阳生态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强劲。全市中小企业达9.45万个,从业人数32.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48.76%,超额完成省政府考核任务。

当年,由市工信局主抓的41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0.3亿元,旬阳县5万吨球磨铸件生产线、紫阳富硒矿泉水开发等2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能30亿元,为全市工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协调服务  把握全局化困忧

工业总量小、基础差一直以来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子”。要实现“循环发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就必须立足实际,从宏观上把握全局,以强有力的协调服务作为保障。

去年以来,在工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市工信局肩负使命,抢抓机遇。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向中省争取扶持项目107个,获得专项扶持资金9006万元。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扶持,当年新增产值16亿元。该局与统计部门紧密协作,实施“保姆”式服务,加快规模企业培育。通过银企合作、项目推介、定向招商等多种有效途径,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破解工业发展资金“瓶颈”。经过不懈努力,为5家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争取到位专项扶持资金2500万元,全年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7000万元,成就了县域工业的又一亮点。对80个工业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挂、科室包抓、进度月报制度,时刻掌握动态,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了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工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让更多特色产品走向市场,他们携手企业共同努力。“女娲绿茶”等5个产品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岚皋雪魔芋等9家企业12种产品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产品,创建市特色产品18个、地方特色旅游产品14个。旬阳县恒源生物化工公司等11户中小企业研发中心被授予“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称号,产业竞争能力全面提升。

为加快推进全市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经济发展的合力。该局健全了“全市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促进全市工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法律顾问团”,完善市、县两级非公企业维权投诉中心,联合市纠风办设立非公企业负担监测点,聘请监督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服务路径,全力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再鼓干劲  谋划发展新篇章

不久前,根据统一安排,由市工信局领导带队,五个工作督查组同时分赴各县区调研督查,力促一季度工业实现“开门红”。

局长杨玉鹏告诉记者,尽管2011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但面对建设美好安康的新征程,2012年转型中的安康工业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更高目标: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全年要实现430亿元,同比增长44%以上,较上年净增130亿元。增加值163亿元,增长24%以上,较上年净增50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全市工业人需再接再厉,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稳中求进”的部署,以“跳起来摸高”的姿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确保工业发展再上台阶。

新的历史阶段,全市工业应紧扣“循环发展、工业强市”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约化经营、集群式发展,凝神聚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和“一体两翼”循环产业核心聚集区加快发展,做大特色支柱,做强新兴产业,扩张总量,实现跨越,形成城乡互动、关联配套、产业融合、循环发展的新格局。

具体落实上,把工业经济总量扩张放在首位,在扩张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扩张经济总量的第一抓手,扎实推进建设步伐,切实增强发展后劲。要抢抓“百户央企进陕”的机遇,包装好优势项目,积极主动叩门招商。力促陕重汽、陕煤化等省内大企业集团在安康投资企业的增产、扩能、促销工作。继续做好工业集中区这篇“大文章”,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入园项目为支撑,强化招商吸引力和项目承载力。通过对集中区排名考核、县域工业巡查、争取资金扶持等,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步伐。突出规模企业培育,强化煤电油运协调服务,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着力破解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据悉,该局将落实好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意见》,认真抓好小型微型企业孵化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