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集中区五大举措提速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6日10时42分  
 

 

2011年县域工业集中区综述(二)

 

过去的2011年,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创新思路,真抓实干,立足区域特色优势,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企业个数37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76.1%;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增加值39.4亿元,同比增长56.7%;上交税金10.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6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跃升,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绩。集中区主要采取五大措施提速发展:

1、创新举措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区积极抢抓统筹城乡发展机遇,将部分农民闲置宅基地、村镇建设用地归并调整为建设用地;征用河滩荒坡,拓展建设用地。汉阴县按照“政府统征、园区借贷、互惠双赢”的融资征地模式,以每亩3万元的价格统征收储土地550亩,园区工业用地存量达到800余亩。平利陈家坝园区西侧路堤改造、工业大道、彩虹桥、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动工建设。汉滨、汉阴、平利、旬阳等县区积极将民营资本引入工业集中区投资兴建标准化工业厂房,全市共建成4.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仓库及辅助设施,随着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集中区面貌焕然一新,入园企业快速增长。

2、多措并举引进入园项目。集中区充分利用西洽会、中博会、关天经济博览会、陕西省军民结合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发布推介会等大型贸展活动组团招商。全年招商引资项目89个,招商引资额度达到127.78亿元,引进资金127.57亿元。汉阴县EPS塑料泡沫包装、锂电池生产、博瑞特LED灯、人造花岗岩、浩鑫化工等项目,汉滨区现代物流及标准化工业厂房项目、石泉县激素类原料药开发项目、紫阳县陕煤集团富硒矿泉水项目、平利县凯迪生物质能源开发、凯瑞斯服装、LED光电等一批新型项目陆续入驻集中区。

 

3、聚集资源建设服务平台。各集中区积极贯彻中省关于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有关意见,立足集中区现有资源,筹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我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修建5500平米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大楼已投入运营,一批为园区企业服务的机构相继入驻。镇坪县为推动集中区产业聚集和企业的发展,成立了镇坪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集中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运行良好,获扶持的两户小贷公司向集中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6044万元。

 

4、政策引导加快产业升级。准确把握中省项目扶持文件精神,充分运用扶持发展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2011年,从集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及公共服务平台三个方面争取到省级园区建设专项资金840万元,引导集中区企业技改扩能。平利县陈家坝工业集中区引进首家环保型电子生产企业,填补了全市工业生产领域信息产业的空白。在全市今年上报的中省项目扶持中,企业类的项目基本上均在集中区内,获扶持的园区企业项目可新增产值8.7亿元,新增就业人数2300人。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调动了企业入园的积极性,集中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5、合理定位产业发展路径。各县域工业集中区注重引导和推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式发展。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二是立足县域资源,鼓励和引导县域中小企业加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业衔接,培植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协作配套型中小企业。三是加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吸引科技成果专项项目在县域工业集中区落地。旬阳县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县域经济研究院,围绕旬阳资源优势,联合促进了一批项目在旬阳落地建设。四是鼓励发展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劳动密集型微小企业,全面落实鼓励全民创业政策,着力培育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企业“孵化器”,创造条件吸引农村能人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办企业。五是积极培育支柱产业、新型产业、名牌产品,坚持走创新发展和内涵提升的县域工业化道路。县域工业集中区已经成为全市优势产业的密集区、城镇化建设的先进区和群众就业增收的带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