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15时39分 |
2012年元旦到了,旭日喷薄而出,那是光明的起点;新年钟声悠扬,那是平利县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起点。
“元旦”是个放假的日子,而在平利县光大硅业有限公司年产四万吨低铝硅钙钡特种合金淘汰现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里确是另外一种景象,过去曾作过贡献的4*3600KVA矿热炉,解体拆除正有序进行;只见工人割枪飞舞,钢花飞洒,钢板解体, 工人们抬的抬、拉的拉;加班加点,好一派热闹的拆迁场面。据公司董事长程伟介绍:该公司2007年被陕西省列为200户重点用能企业; 2010年被省列为能耗限额标准检查重点用能企业;为此,平利县下决心要淘汰、企业也下决心技改,拆除投资2000多万元的这条四炉生产线;再投资5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为年产100万吨管装生产线,2012年技改投产后,产值过亿元,利税过3000万元。
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工艺落后……水泥厂时常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而在平利县的陕西金龙水泥有限公司里,我们所了解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污染小,每吨水泥能耗比之前降低了30%。从2010年起,平利县相继关闭了全部的3条老生产线,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这一条年产20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每年仅能耗就能节约上千万元。在“一关一建”中,平利县“十一五”时期尝到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甜头”,成为安康市工业企业巧做节能降耗“加减法”的一个缩影。为此,“十二五”开局,平利又开始淘汰落后产能。
如果说,淘汰落后产能是必做的“减法”,那么如何才能减得顺利?如何在汰劣中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先进产能,做好“加法”?
加、减统筹兼顾,落后产能才会顺利地退出,先进产能才能顺势跟进。在腾笼换鸟过程中,实现企业转型、产业升级。
进与退的考量——淘汰落后是“倒逼”机制,促企业转方式、调结构,鼓励各种资本向先进产能聚集。
2011年以来,平利县围绕新一轮“双创”,强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县城和工业节能降耗目标,全力开展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做细“减法”,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节能技改,重点抓好35户规模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做精“加法”,大力引进和研发先进工艺技术,加速8万吨工业硅二号炉、100万吨水泥粉磨站改扩建、500万件服装、LED光电、20万套农机具,2000万块彩瓦生产线建设进度,积极做好凯迪公司生物质发电厂、正阳风电开发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走低碳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达到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的双赢目标,为实现工业强县增强了新活力。
2011年,预计平利县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35户规模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72.1%;实现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36.4%。以陕西金龙公司为代表的5个过亿元企业,加速挺起“工业企业脊梁”,以凯瑞斯为代表的出口企业完成出口总额突破250万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