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8日09时59分 |
今年来,在省、市主管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以新型建材产业,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陶土开发和富硒食品产业为突破口,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环境优化、产品升级三个重点,着力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努力推进产业升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抓规模、抓骨干、抓改制、抓招商、抓服务等多种措施,使全县中小企业经济始终保持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投资强度不断加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企业规模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2011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1、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1全县中小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37%;完成总产值46.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实现利润9.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2%;实交税金122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企业从业人员总数39263人,同比增加2758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8.5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4.4%。
2、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9亿元,同比增比增长42%,占全年目标任务35.2亿元的110.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1.49亿元,同比增长53.21%,占全年目标任务28亿元的112%;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7.51亿元,同比增13.52%,占全年目标任务7.2亿元的104%。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1.98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31.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10.5%。
3、经营规模不断壮大。截止12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43户,比上年新增6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年实现总产值3.55亿元,占当年新增工业总产值的 30.1%;过亿元企业达8户,规模企业的不断壮大和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提高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4、园区经济快速增长。截止12月底,月河工业园区内共有中小企业74户,比去年增加13户,其中工业企业57户,规模企业26户,园区企业从业人员总数4809人,同比增加719人,从业人员人均月收入1805元,同比增长212元,为当地就业新增收入97.7万元;园区企业实现营业收24.28亿元,占全县工业营业收入的62.42%;实现工业总产值24.37亿元,同比增长54.4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3.3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7亿元,实现利润 2.85亿元,同比增长55.52%。
5、工业性投资大幅提高。2011年汉阴县工业投资完成5127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1%,占全社会投资的21.8%。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5519万元,制造业完成投资43903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856万元。工业投入的增加,有力地支撑了全县中小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虽然2011年全县中小企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由于县域经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因此,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我县中小企业经济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仍存在着工业整体层次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一是以农产品、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初加工产品比重过大,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拳头产品和最终产品少,高成长性产品和能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的优势产品尤为缺乏。如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矿产开采企业基本都是初加工,在全国、全省没有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二是技术含量高、效益好、拉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缺乏,丰富的资源优势(如豆腐干、粉条、富硒菜籽、大米等优势农产品资源)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一部分企业技术落后、人才匮,造成生产经营困难,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落后于项目建设。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还不能满足企业加速入驻落户的需求。
3、工业发展大项目少。虽然通过招商引资及扩大内部投资等一系列措施,促使汉阴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落户汉阴太少。2011年中小企业共有投资项目 34个,1000万元以上 2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0个,工业发展缺乏大项目有效的支撑,还需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4、企业融资困难制约工业发展。企业受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等影响,在获取资金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融资困难导致企业在建设项目中工程进度慢,效益不高,成效不显著。我县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是民营企业,其中70%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大部分企业建厂后即面临资金严重缺乏的窘境,流动资金缺乏或贷款担保抵押物不足的实际困难,使很多企业迟迟不能建成投产或实现达产达效,经营生产成本费用高,资金积累缓慢是制约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县上虽然建立了企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但与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三、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深度开发页岩新型建材工业: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页岩资源,着眼陶土产业的长远发展,提升陶土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深度开发彩釉琉璃瓦、彩釉陶瓷砖、外墙拉毛砖、劈开砖、节能环保砌块、陶粒、陶质板材、陶瓷工艺品、轻质玻化陶瓷等10类附加值较高的新型建材;同时要强化龙头企业的帮扶,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强新型建材品牌产品培育,充分发挥新型建材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多渠道拓展市场,打开产品销路,将我县新型建材产品推出陕南,逐步占领四川、甘肃等地建材产品市场,力争用5年建成陶土新型建材生产线100条,实现产值15亿元,将汉阴打造成西北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2、提升富硒食品产业:依托富硒资源,建设秦巴山区绿色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加快肉类、禽蛋、魔芋、茶叶、蔬菜、野生食用菌、矿泉水、水果及粮油豆等资源开发,健全生产、加工、研发、市场营销体系,以品牌建设为核心,重点在菜籽油、魔芋食品、优质米、豆制品等品种上,保持传统特色,改进加工艺,丰富产品种类,分类做深可研,强化项目包装,积极与有资金技术、有知名品牌的企业进行对接,实现规模开发,精深加工,打造汉阴富硒食品品牌,力争到2015年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3、发展医药化工业:充分利用汉阴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提高黄姜、绞股蓝、葛根、杜仲、丹参、黄连、党参等资源的利用;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建设规范化药源基地,加快引进和培育医药龙头企业,加强生物医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重点发展激素类原料药、中药饮片、植物提取、配方颗粒和各种剂型成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医药化工产业,依托汉阴庆华公司、金茂公司、禾烨公司、秦凤烟花爆竹公司、华能公司等企业优势,积极开发新产品,扩大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把汉阴建成中药原材料生产基地和民爆产品集散地。
4、发展缫丝轻纺工业: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做大做强缫丝轻纺工业,创新制种、收烘经营管理体制,积极研发和引进优质蚕种,发展工厂化养蚕新模式,确保原料供应;以缫丝厂的技改扩能和陕西省永丰特种纺纱厂增产提效建设为重点,加快丝绸原料、面料、辅料、丝胶、丝素、纳米纤维、服装、旅游等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副产品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蚕茧丝绸产业综合效益。力争到2015年缫丝轻纺工业实现产值过70亿元。
5、发展矿产开采业: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突出发展黄金、板石、钢铁硅、钡材料、水泥石灰石、页岩新型建材等矿石采选及其新型材料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是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对现有黄金开采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保大关小,培育龙头,使其做大做强,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5 实现年产值10 亿元。
6、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项目,重点以秦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阳光有限公司为核心,加大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力度,不断提高重装产品科技含量和制造能力,带动重装整体实力的提升,力争到2015 年汉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0亿元。
四、2012年奋斗目标
计划发展中小企业25户,培养规模企业5户,营业收入计划 58亿元,年均增长20%;总产值计划55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计划47亿元,年均增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计划39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力争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