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2日18时03分 |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山多地少,农业自源和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发展非公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下,全县非公经济进入快车道,无论速度还是质量都一直处在全市的先进行列;工业发展更是有声有色,建设浪潮接连不断,现在不仅是全市的工业强县,自2009年起,还连续两年成为全省工业增速最快的十强县之一。
一、基本情况
止今年6月底,全县有非公企业6801个,其中,工业企业265个、规模工业企业27户;有从业人员25851人;实现增加值64037万元;实现现价总产值192556万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79077万元;实现出口交货值1542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9007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6652万元;实现实缴税金5921万元。
二、基本特点
(一)非公经济继续全面高速前进。到今年6月底,各主要指标同比增长情况:增加值29.3%、总产值25.7%、工业销售产值38.5%、出口交货值26.6%、营业收入29.3%、利润总额33%、实缴税金53.7%。
(二)工业结构加快优化调整。到今年6月底,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41542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1958万元。二者之比是3.5:1,而去年同期是3:1。
(三)规模工业发展势头强劲。1、在建的工业项目多,增长后劲足。今年上半年,我县仅投资过2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就有9个在建,现在已有1个投产。2、规模工业比重继续攀升。止6月底,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14686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9.7%,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
(四)特色工业链加快发展壮大。全县经长期扎实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现在,初具规模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并呈发展壮大之势。桑、茶、绞股蓝和养猪产业,网络覆盖全县,其中有的链条还在继续向“高、精、深”方向延伸,如茶叶和绞股蓝产业,许多龙头企业还在向加工的更高端挺进;在非农资源开发上,全县已经形成水泥、钡盐、硅铁、板材4大系列工业产业链,其中水泥、钡盐和板石产业链既长又壮,各自成网。
(五)非公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到2010年底,全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占当年全县GDP52%。这一首次重大突破,一改过去长期徘徊在“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一跃变成“半壁江山”。
三、基本做法
(一)坚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将我县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唯一途径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平利富县的出路在工业,强县的希望还是在工业。这一科学认识,县委县政府确立后,就开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1、坚持用科学的发展思路来指导。即坚持围绕优势特色资源搞开发、求发展。在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上,抓住桑、茶、绞股蓝、生物发电、中药材、养猪和山野菜等开发建设领域,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逐步把各产业“蛋糕”做大做强;在非农产业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上,坚持稳步开发建设的原则,把重晶石、板石、大理石、铁矿石、石灰石、萤石、铌钽矿石和铜矿石等地下优势特色资源,按照“开采—粗加工—精加工”产业链建设规律,从建特色资源开采点抓起,一边把点逐步拓宽,一边把点逐步拉长。对清洁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高起点、快发展的要求,近8年,全县相继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4座,装机容量3.5万千瓦,风力、生物发电开发,现有2个大项目已动工在建。2、坚持靠高目标来提速。坚持把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和工业增长的高速度作为高目标的主要内容。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建千万元工业投资新项目任务定在3—5个,工业总产值增速每年都定在20%以上。3、坚持靠好政策、“走出去”来招商。全县始终把招商引资当作发展工业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每年总是在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抓机会、找机会,利用各种渠道,用好政策、好项目全力招商。近3年,全县仅工业招商引资,就达33.2亿元。4、坚持靠抓重点工业项目来突破。对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包抓责任制,并坚持把市、县两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任务纳入年度综合考评。
(二)坚持按高标准来打造一流的工业集中区。从2008年创建陈家坝省级工业集中区至今,我县始终遵循“科学布局、特色鲜明、政策引导、服务优先、设施配套、辐射力强”的建设方针,一心一意抓落实、求发展。过去的几年,在工业集中区建设上,我县着重抓了以下工作:1、认真搞好工业集中区前期准备工作。做好科学选址、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制定、基础设施创建、申报衔接争取等基础工作。2、用好项目去招商。严把招商项目的筛选关,坚持用有特色、有规模、有科技含量、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去招商。不懈的追求与努力,终于有好的回报。陈家坝工业集中区,创建2年多来,累计引资4.7亿元。现入驻企业54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由2009年的2户,发展到现在的 15户。3、用大投入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县政府不惜财力,先后拿出3亿多资金,用于集中区的征地、水、电、路、桥、河堤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4、支持民营资本互利共赢搞“嫁接”。企业用何种机制去经营,我县都支持。投资7000万元的龙康公司,只租赁场地、厂房和宿办楼等基本设施,具体经营项目要再招商,为尽快找到合作合伴,我县派人四处联系,积极牵线搭桥。5、用“五个一”抓项目援建。凡招商入内的重点项目,一律提供“五个一”援建服务。即:一个重大项目、一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包抓、一支队伍跟进、一套考核机制到底。
(三)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我县把抓投资环境视为就是抓生产力。为创建优质的投资环境,我县在认真吸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有效途径。1、靠制度来维护。不断完善、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2、靠评议来整改。全县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行风评议活动,对一些苗头性歪风邪气和“吃、拿、卡、要”顽疾,除用完善制度和措施的办法来遏制外,还对责任单位和个人按相关制度及时严肃处理。3、靠检查来督促。全县每半年组织一次环境抽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督促整改。4、靠“五个一”来重点护航。用“五个一”援建服务机制来捆绑非公经济重点建设项目,实践证明,靠它不仅能出“硬件”好成绩,而且还能出“软件”好效果。
(四)坚持严格实行非公经济目标任务责任制和考评制。我县始终把市县两级重点建设项目、非公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任务,纳入责任制和考评制。年初,各相关部门都要同县政府签订责任书。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大规模的考评活动,进行认真细致的考评。开年,县委县政府就按考评结果严肃兑现奖惩。
四、几点思考
(一)非公经济大发展“三高”是关键。一个地方离开了高认识驱动、高目标领跑、高质量落实,那这个地方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将苍白无力,成为无稽之谈。只有高认识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才会对非公经济发展始终高度重视,从而这个地方大发展的强大动力才会始终保持住,加快发展的出路也才会坚持走到底,发展征程上的各种锁链才会找到打开的金钥匙;只有高目标领跑,跟跑者才会将压力变动力,用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拼搏,从而才有可能取得好政绩;只有高质量落实,高认识、高目标才会随着非公经济实际工作逐步推进、突破,最终变得清晰可见、成为眼前的现实。
(二)非公经济大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特色”。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特色资源就是一方百姓的聚宝盆。对此,如果视而不见,抓非公经济避重就轻,那就同捡了芝麻却丢掉西瓜的傻事没有两样。非公经济发展同优势特色资源开发要相结合,这样之所以有生命力,原因是:1、优势特色资源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资源的独特性,就是优势,既然有优势,那它在市场中就有一席之地。2、优势特色资源具有较长的使用价值。通常,一个地方优势特色资源天然的一般有一定的储藏量,后天的往往经培育容易成规模。所以,优势特色资源一般在较长时间内,能支撑一地非公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各地只要用心谋划、狠下功夫,开发建设优势特色资源产业,就有可能成为非公经济的支柱。
(三)工业集中区是非公经济大发展的“先锋”。非公经济产业广、规模参差不齐,在发展的路途上,需要有各式各样的“先锋”来领路、来示范、来拉动。对各级政府而言,如何加强非公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只有通过长时间地摸索,才会拿出成熟的政策和办法。所以,抓工业集中区建设,就是在培育非公经济大发展的“先锋”。各地一定要解放思想,借这块“试验田”,大胆探索和创新,努力争取出“高产”,这样才能为全局非公经济大丰收,发挥很强的示范、指导作用。
(四)优质的环境是非公经济大发展的高速路。非公经济大发展离不开好环境。从当前的现状看,各地创建优质的投资环境,应着重从以下入手:1、完善有关政策。核心是要舍得让利,给企业以最大限度的实惠。2、提高服务质量。要围绕办事方便快捷、服务务实有效这个核心,努力探索服务的最佳途径。3、抓好环境净化。围绕让企业长期有“安心、舒心”满意心态这个核心,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去改革,放手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