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8日15时49分 |
这是一个年轻的工业园区,一个正在蓬勃成长的工业园区。2008年开始启动建设,200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和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仅仅两年时间,到2010年入园企业已达到61家,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双过亿的目标。汉阴县工业园区位于月河之畔、316国道沿线,规划面积1180公顷。该园区正逐渐成为汉阴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工业企业的集中展示区和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其“又好又快”的“特”区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塔吊林立、机声隆隆、车辆穿梭、热闹非常……初夏时节,风清气爽,迈步在汉阴县工业园区,只见无处不涌动着一股股火热的创业激情,让人感受到这里仿佛是个舞台,这里的人们正和经济一起“跳舞”。
走访几家企业,尽管听到的是南腔北调,但是让人感受到的是同一种声音:“我们看中的是工业园区升腾的人气!我们对汉阴的未来充满信心!”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了通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者纷至沓来……小小园区,其发展为何又好又快,魅力何在?带着问题,我们进行了探访。
创新——园区发展之源
2008年3月,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该县成立了汉阴县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3个工作组,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园伊始,园区工作者手中只有30万元“安家”费和两个文件,在做完园区规划后,这笔费用就花了一大半。
“政策支持优于资金支持”,工业园区负责人邹建华这样介绍道。根据两个文件精神,除让园区行使部分管理权限外,还给园区“特区”般的政策:实施“零收费”制度,除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收费外,县以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实施封闭式管理,除公安追逃、消防救火等特殊情况外,任何部门未经县委、县政府的批准,不得擅自进入工业园检查;实行“一级财政,一级金库”的财政体制。
同时,建立多元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园区投资开发公司的职能,通过银行贷款、吸引民资、经营项目等多种方式破解园区融资难题。
30万元,建一个县级工业园确实不多,但“特区”般的政策让园区一班人大大解放了思想,放开了手脚。园区的这些创新之举,不得不让人高看一眼。
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基础及配套设施投入1.28亿元,已拉通两个小区主干道,总投资2800万元的园区专用110KV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水、电、通信、通讯等配套设施已基本完成。
“抓招商,就是抓工业;抓园区,就是强工业。”分管副县长刘定东的话让我们明白了汉阴抓工业的坚定信心。如今,一幅工业强县的路线图,已在广大汉阴人的脑海中日渐清晰。围绕“一园三区”的定位,仅仅2年多的时间,工业园区内的科技产业、新型建材、富硒农副产品三大产业聚集区已然成型,呈集群发展之势。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视察工业园区
服务——园区发展之本
“安商、富商。安商,给投资商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政策判断,一个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发展环境;富商,给投资者一个可以预期的投资回报,一个综合商务成本低、成长前景明朗的投资信心。”在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上,时任县长的杜凤军向众多企业家这样解释汉阴园区对“商”的理解。同时,他就企业家们提出的土地、税收、厂房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如今,汉阴已形成了“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县委、县政府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对企业实行务实、高效、全方位的服务。
为提升园区服务水平,该县着力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制定出台了《汉阴县工业园区吸引和鼓励投资优惠办法》和《汉阴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在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用地、税收、出口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信守承诺,全面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涉及的相关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确保了政策落实到位。对企业入驻园区实行“非禁即入”,放宽政策、注册资本、出资方式等限制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县上将视其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按30%、50%、75%、100%的标准返还购地费用,将企业用地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优惠政策的实施,为入园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贴身”跟踪服务是该县服务入驻园区企业的一个亮点,企业一个电话就可以获得相关职能部门上门服务,解决企业碰到的难题。“如果只靠我们自己,我们厂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建成呢!”永丰特种纺纱厂经理孙华介绍,去年,他在建厂过程中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园区领导主动帮他与金融部门沟通,为他解决了资金难题。“园区领导服务企业的态度让我们能够安心生产、放心投资。”他真诚地感叹道。
营造一个“近者悦,远者归”的良好环境,让园区成为创业者的乐园。工业园区对入园企业郑重承诺:企业投资项目所需的各种证照,由工业园区投资服务中心全部代办;与村组农民关系的协调由园区全部负责;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社会管理成本,让投资者把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
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郭永平一行参观园区建设
和谐——园区发展之梦
“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咱家乡现在发展好了,我就在家门口打工,现在一个月能领个2000多块钱,比在外面强多了。”回想起曾经在外打工的日子,刘光财这位涧池镇军坝村村民在欣喜之余,忍不住感慨万千。
同刘光财一样,月河村村民易苗也有着同样的感慨。她告诉记者,现在她在汉阴功力节能建材制品有限公司调度室上班,不仅可以照顾家庭,企业工作环境也很好。以前在外打工,很辛苦,还老惦记着家里老小,一下班就想家,现在下班后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工作愉快、生活开心,日子越过越幸福。
随着一批企业纷纷落户工业园区,当地的农民找工作不再出远门、打小工,而在家门口就当起了 “工人”,坐在家门口就挣到了“大钱”。
园区不仅为全县农民工和失业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平台,他们还从工作方式、就业、理财、养老等方面与园区群众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和谐故事。去年5月,园区管委会应所在村组强烈要求,大胆创新,通过“政府统征、园区借贷、分期还息”的融资模式,在蒲溪富硒产业园区统征土地500亩,并将征地补偿款经村委会借给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园区管委会按5%的年利率分年向农民支付利息,共融得资金900余万元,为园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融得资金专项用于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集聚能力,引进更多企业,以便广大村民就地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和借款利息收益,保障村民稳定增收。这种“股田制”以利益为纽带,对土地款实行自愿入股分红,不担风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业园建设的资金压力,又为村民管好了土地款,理好了财。
同时,园区紧紧围绕村(居)民“住有所居、劳有所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一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让他们安居乐业。园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就业办,共培训劳动力2000多人次,先后有1500多人次在园区企业实现了就业。
“和谐园区”建设奏响了一曲和谐共鸣的美妙乐章。工业园开工建设2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闹事事件;所有进园项目都按进度计划完成了征地拆迁任务,赢得了企业老板的竖指称赞。
“‘如果我是投资商,凭什么会选汉阴园区?’我们把投资商思考问题的第一反应当做警示语常念常新。”县长周永鑫在记者结束采访时语重心长地道出了园区发展制胜之路的关键。截至2010年底,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6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4.40%,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现了两个翻番。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发展之路后,汉阴县工业园区日渐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正在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特色、生态、一流的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