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30日09时41分 |
编者按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书记赵乐际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就我省“十二五”发展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作了深入研究。现予以刊登。
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
一、关于发展新阶段
“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认认真真抓党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保障条件显著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三秦大地创业创新创优活力迸发涌流。陕西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放眼全国看陕西,我省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欠发达依然是基本省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依然是主要任务,富民强省依然是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够、基础不强、结构不优、动力不足、群众不富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2.3%和66.7%,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面向未来看陕西,“十二五”是人均生产总值从3000多美元向6000多美元的跨越时期,是由经济欠发达向中等发达省份迈进的转折时期,是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一方面,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经济增长高位运行;群众收入大幅增加,民主法制逐步健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更趋灵活,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体制机制更加富有效率。一方面,资源环境约束增加、外部不确定风险增多,群众利益诉求越发多样、社会不稳定因素可能进一步增加。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挑战和风险的时期。举措得当,就会乘势而上、实现新的跨越、增进百姓福祉;应对失策,则可能丧失机遇、徘徊不前、辜负时代要求。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取得的成绩,保持清醒头脑,辩证分析前进中的困难,既不沾沾自喜、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更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立足新的发展方位,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历史责任,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总的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上台阶,力争经济总量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城镇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收入缩小与全国差距,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群众生活环境大幅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这三个台阶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经济发展是基础,民生改善是目的,生态建设是保障,共同构成有机整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抓住关键、突破重点,埋头苦干、务求实效。
二、关于经济发展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二五”的首要任务。必须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包容发展。
一是保持经济发展势头。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努力拓展外需,确保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把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依靠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两轮驱动,优化资金来源,调整投资结构,保持投资规模。把消费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健全商贸流通体系,兑现家电下乡等补贴,完善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政策,促进城乡消费升级。把外贸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出口提质、进口增效战略,提升出口主导企业、打造知名出口品牌,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省内紧缺物资,确保进出口总额较大幅度增加。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用好计划、财政、金融等杠杆,用足用活国家税收政策,落实我省优惠减免政策,完善扶持企业发展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改造提升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家政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挥杨凌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和集体林权改革,促进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推动产业互动联动,打通产业间界限,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壮大优势企业。强化生产要素集聚,紧扣产业承接转移,依托龙头布点企业,围绕优势配套产品,在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中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三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整体谋划、板块开发,突出主体功能定位,加强横向协同联接,促进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竞相发展。深化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县域经济薄弱是我省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城乡经济一体化,坚持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衔接互动,继续放权于县、让利于县,夯实基础、做强产业,做大县城、发展乡镇、转移农民,促进县域工业园区与其他园区联动发展,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发挥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东进西出、南下北上,加强陕晋蒙宁能源化工经济区建设,深化陕甘宁新和“西三角”战略合作,在区域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释放科教潜力。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解决制约全省科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以建设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以各类园区和工业研究院为依托,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重大技术运用,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加快两用技术双向转移,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五是提升基础保障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十二五”的重中之重。要以交通、水利建设为重点,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公路、铁路、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油气管道、电源电网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基础支撑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把水利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引汉济渭等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建设城市水源工程,完善水利设施配套,加强灌区改造,集约节约用水,在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上迈出新步伐。完善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县城和重点镇的道路排水供暖、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路、电、气、房等建设,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取得新进展。
六是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不强是我省的又一突出问题,也是群众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偏低的重要原因。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平等保护物权,以市县域为平台,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培育和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牢固树立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让民营企业平等享受政府公共资源。坚持非禁即入、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国防科技工业、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领域,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社会事业和市政公共事业等发展。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爱护民营企业、尊重企业家,宣传先进典型,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三、关于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开放关键是完善体制机制,要害在制度创新。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更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放开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放活一切可以放活的要素,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促进政企、政资、政事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省直管县改革,适度合并减少乡镇、村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用市场的理念、经济的办法、法律的手段,依靠社会力量处理社会事务,切实做到该管的一定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
二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存量调整力度,做足做活增量文章,以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在转型升级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国有经济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加快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尽快形成一批实力雄厚、运营规范、竞争力强、效益显著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坚持专业市场建设与产业调整相结合,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建立产权产品自由流动的资源市场体系,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重点健全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体系,真正做到能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能通过市场方式解决的都由市场来解决。
四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开放办一切事情的观念,紧盯排头、海纳百川,全方位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与我省优质资源嫁接融合,积极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同时防止和避免引进落后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决不能让有毒污染企业落户我省。发挥欧亚经济论坛和西洽会、农高会等平台作用,加强对外交流、拓展合作空间。坚持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五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继续加强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和市场规范,依法依规、依据政策办事,着力解决吃拿卡要等问题,切实保障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四、关于文明建设
文明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在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中提升全省文明程度。
一是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和政协围绕全省工作大局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及港澳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宣传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精神,塑造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陕西形象。有针对性地继续解放思想,强化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市场理念,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以人为本意识,学习先进、先行先试、敢闯善干,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局部改善、整体脆弱是我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尊重自然、顺天而行,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生活理念,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加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渭河安澜。完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开展植树造林和荒山荒坡绿化,促进山水林、天地人相和谐,让三秦大地更加秀美。
五、关于社会建设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我们要坚持既见物更见人,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为了人、依靠人、人共享,顺应群众利益诉求变化,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省人民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一是坚持富裕人、惠及人。把增收富民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扩大劳务输出,创造条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继续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完善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全省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坚持提高人、发展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优生优育工作,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传承民族优秀传统,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是坚持关爱人、服务人。强化人本理念,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尊重人的差异,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维护人格尊严,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创新社会管理,坚持利益分析方法,排查化解社会纠纷,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深入创建平安陕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快防灾减灾抗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人的幸福生活营造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关于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实现“十二五”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水平。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领导班子综合研判,掌握动态、优化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大力选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态度坚决、能力突出,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推进农村“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城市“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夯实“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保障。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落实中省人才发展规划,在实践中育才聚才用才。继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尊重人才、包容人才、保护人才,依靠人才富民强省。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倡导良好文风会风。继续坚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