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3日15时08分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安蓓 李延霞 任芳 余晓洁
国际机构近期先后调低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2008年以来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导致战后最严重的一场世界经济衰退已成为共识。在金融危机是否见底尚不能做出明确判断之时,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的中外官员、企业家和学者,对中国经济今年保持8%左右的增速寄予良好预期。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外需急剧萎缩时,今年中国如何实现8%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能否率先走出此轮危机?走过30年不断探索的道路,中国在内外挑战中探求此轮经济调整路径。
有望保八:中国经济成为亮点
“两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初步测算将拉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约1.5%至1.9%,加上实际减税5000亿元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作用,全年有条件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说。
他表示,中国经济有条件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回暖,并在中长期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指出,几年前我国政府就开始采取措施抑制经济过热,因此我国经济从2007年第四季度就开始经济周期调整过程。在政府积极应对调整下,提前进入经济调整周期的中国有可能率先走出此轮周期。
“在全球经济一片灰暗的背景下,中国相对来说是一个亮点。”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这样描述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世界银行近日将全球经济增速从1.5%调至负的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从0.5%调低至负的0.5%至1.0%。
汇丰集团主席葛霖说,中国经济可能是唯一一个在2009年预期实现8%GDP增长的经济体,这对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中国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为全球金融危机寒冬带来丝丝暖意。今年前两个月,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6.5%的同比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2%。人民币贷款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4月高增,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全国发电量也出现了回升。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说,2008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我国政府及时明确保增长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两年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我国批准的9500亿元财政赤字以及一揽子减税计划,将从扩大内需和拉动投资两个方面实现中国经济保增长目标。
面对疲弱的外需,消费券、减免部分行业消费税、家电汽车下乡等内需拉动措施悉数登场。受国家减征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等利好因素刺激,以及适逢春节旺销季节,国内车市有所回暖,1至2月汽车销量达156.36万辆,同比增长2.7%,成为当月全球销量第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指出,我国具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有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雄厚的民间资本投资能力。经过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广大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城市低收入群体需求扩张空间都很广阔,再加上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这都是中国经济能够率先复苏的强大基础”。
尽管如此,樊纲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复苏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世界经济复苏仍要靠主要经济体复苏才能实现。
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十分严峻
2009年,将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强调,国际经济大环境仍然没有稳定,金融危机是否见底仍不明朗,甚至还有恶化迹象。中国作为开放的国家,在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其经济走势仍存在很大困难。
尽管今年前两月部分数据出现积极迹象,但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不可忽视。外需仍然疲弱,前两月出口同比下降2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只有3.8%,比上年同期回落11.6个百分点。与之相呼应,央行本月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经营状况指数在2008年第一季度起逐级下降的基础上,今年第一季度为7.5%,比上季度下降5.1个百分点,反映国民经济基础的企业经营依然不容乐观。
余斌强调,当前主要依靠政府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市场驱动,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的扩张,短期经济回升将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逐年减弱而再次发生波动。
“就业问题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说。当前牞约2000万农民工失岗返乡牞还有61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近100万往届未就业大学生正在寻找工作。
大规模政府刺激计划是取得保增长见效最快的手段。但也有学者对这种刺激计划尚有诸多顾虑,比如优质项目的储备,民间资金如何跟进,以及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
美国哈佛大学德怀特·珀金斯说,刺激计划中投资不仅应解决暂时的问题,还应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发展。
“如果使用率并不高,是否要大规模新建机场?如果将简易公路扩建为双车道公路就可以满足需求,是否还要扩建为四车道公路?”珀金斯提醒说,日本曾通过大量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浪费型建设,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应避免重复日本的错误。
珀金斯说,中国政府已做出一些明智的投资决策,比如决定大量投资建设面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设施,这些投资应进一步拓宽、加快。
此外,不少专家指出,庞大的农村市场被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巨大来源。然而,尚未充分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体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现代化农业尚未充分建立等仍是阻碍内需扩大的“短板”。
危中寻机:中国加快改革创新
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之后,中国应探求何种路径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是否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尚有待观察此轮政策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保增长的同时改革的速度绝不能放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应抓住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的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姚胜说。
张玉台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三种压力,即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国内经济增长处于周期性下行通道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
“当前是我国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最佳的时期。危机和衰退既是灾难也是改革调整的良机。”余斌表示,经济下滑时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暴露出来,推进改革的内在动力很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方面要促进短期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为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银行体系、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经历短期调整之后,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轨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强调,中国经济从庞大的、高度依赖外向转向内外比较平衡或以内需为主的经济模式,尚存在很多体制上的障碍。“这成为目前中国保增长政策最大的挑战。”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前,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调整就已开始。浙江、山东、重庆等地区已发展出以内部需求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中国各地以内需为导向的经济成分在发展,并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扩内需经济政策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
余斌表示,从根本上启动内需,一方面要改革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让大家有钱花;另一方面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让大家敢花钱。
中国企业已明显感觉到来自农村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说,农村地区是中国移动下一步发展的市场。事实上中国移动目前新增用户中50%以上来自农村地区。
周其仁指出,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在技术、结构、体制的变化却不尽如人意。“中国不可能容纳上亿劳动力做外向型生产。更平衡的发展要求在就业、创业制度方面,进行深入、实质性的改革。”
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认为,有效扩大就业,应对草根经济给以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发展草根金融,迅速采取措施为中小企业、农民工、个体户和新增就业大学生以及数亿农民提供持续稳定方便快捷的金融支持。
“改革创新将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出此轮调整周期的重要动力”。张玉台说,今年我国将推进资源价格、财税体制和垄断行业方面的改革,继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吸收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这一系列的重要改革举措,将为中国破解保增长的难题,迎接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