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国企改革使工业化进程活力迸发

作者: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3日10时58分  
 

 

    今年上半年,安康市工业实现总产值已超过50亿元,与往年同期相比,可谓创下了前所未有的佳绩。以国有企业的彻底改革、经济要素的全面激活为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了一份厚礼。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安康市国资委、经委的同志深感欣慰,到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他们深知,无论是“工业强市”战略,还是今年全市工业经济的“突围”,这一切都与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目标的基本完成密切相关。
    安康市国企改革突破口在物资流通领域,物流企业直接在市场参与竞争,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大多国有流通企业已陷入困境。2003年,时任安康市物资总公司总经理的上官卫国大刀阔斧推行改革,9个月使物资系统10户企业全部顺利实现改制。
    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决定把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推进工业强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明确提出全市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全面有序退出的目标,在全市打响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
    安康市共有国有企业418户,其中市属36户,县区382户。截至2003年,全市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达167%,市属36户企业在册职工总数达10659人。新一轮国企改革攻坚工作启动后,安康市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以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国有资产和职工国有身份“双置换”为重点,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发展、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规范操作、保持稳定的原则,因企施策、重点突破、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该市先后抽调22名熟悉经济工作的县级领导、72名科级干部与企业主管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24个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指导组进驻企业,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完成改制任务,探索创新了“四个一”工作机制,即实施一户企业,制定一个改制方案,一名县级领导包挂,一个指导组包抓的工作机制,并推广到全市各县区、各部门,为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市委书记黄玮、市长刘建明和主管副市长何少华多次深入改制企业现场办公,解决难点问题,研究改制方案,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整体出售、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为主要形式,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什么样的改制形式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安置、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选择什么样的改制形式,不轻言关门破产、不搞简单的下岗走人,对职工代表大会没有讨论通过、职工不能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反映突出问题未得到解决的改制方案一律不予审批。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实行转岗分流,采取多种形式安置职工,仅市属企业就安置职工近万名,妥当解决职工上岗就业、内退并轨、续接社保、安置补偿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非公经济,通过深化改革,盘活一个企业,激活一个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通过产权置换、合资、参股、出售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改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国企改革引进民营资本达8.7亿元,协议解除金融债务18.64亿元,盘活资产8.4亿元。
    ——坚持按政策、按程序严把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财务审计、损失核销、方案审批,确保改制质量,把中、省、市推进国企改革的政策、程序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保障了国企改革工作一次到位,不留后遗症,也解决了一大批国有企业长期遗留的矛盾和问题。
    经过三年来国企改革的艰苦努力,安康市现已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任务,现已进入了完善收尾阶段,实现了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的战略目标,推动了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截至目前,全市418户国有企业,累计有412户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任务,改制面达98.6%,特别是市属34户国有企业大户及特困企业全部实施了改制,改制企业全部实现了国有产权和职工国有身份的“双置换”。
    通过深化改革,一大批国有困难企业通过改制盘活,重现了生机,走出了困境,并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像通用机械、宝业茧丝、正大制药、泸康酒业、民荣食品、天宝实业等改革和发展成功的典型。同时,培育了一批新的绿色产业龙头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一个有着较好绿色资源禀赋的地区,安康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逐渐与市场的对接,使得该市工业经济逐渐形成了汉江水电、秦巴医药、绿色食品、安康茧丝、矿产冶炼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市缫丝一厂(恒远公司)、二厂、汉滨、石泉、紫阳、平利等6个缫丝企业的成功改制,成为全市茧丝产业的龙头和实施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龙头企业。民荣公司兼并市东方食品总公司后新上年产60万头生猪屠宰分割肉加工项目,2005年10月省下划的氮肥厂、省属下划九县一区的药材公司,以及汉阴、白河化工厂改制和新上技改扩能等项目,使企业增强了发展后劲。2006年,五大支柱工业保持26.1%增速,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8.63%,支柱产业对经济加快发展的支撑地位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