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突围

作者: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9日09时04分  
 
    工业滞后一直以来都是安康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在陕南突破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对当前安康工业发展思维定式深刻判研的一个过程,一种对安康工业化道路的深入探寻。

困境中的突围


 ——安康"工业强市"的战略思考

   “十五”末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6.18亿元,比“九五”增长118.53%,年均增长23.7%;规模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7.4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25.81%,年均增长25.16%。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九五”末的31.7:25.3:43优化为25.8:28.7:45.5,二产首次超过一产。五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在举步维艰的困境中不断寻求着突围。
  工业是安康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主要表现为规模小、比重低、差距大。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给安康布局除水电以外的任何工业项目,生物、矿产资源多样,但除水资源外,缺少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资源,缺乏参入全国全省产业分工的资源条件。
  梳理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后,我们可以发现,全市工业产值总量、企业规模、支柱产业弱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5年146户,2006年168户,平均产值仅3200余万元,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少,总量增长缓慢,支柱工业没有形成支撑突破发展的规模。技术含量低,引进和消化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够,大多属资源粗加工型工业,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未得到根本解决,投资软硬环境仍有较大差距。
  作为一个有着较好绿色资源禀赋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程度在于资源与市场对接的程度,水力、生物、矿产等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我市工业发展有了一个坚实基础,并在长期探索实践中,逐步走出一条依托优势绿色资源,发展多元特色工业之路,形成了汉江水电、秦巴医药、绿色食品、安康茧丝、矿产冶炼五大支柱工业。2005年,五大支柱工业实现产值3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84.67%,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2006年,五大支柱工业保持26.1%增速,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8.63%,支柱工业对加快发展的支撑地位进一步凸显。
  2007年全市将突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工业平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到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38%。培育产值过5亿元企业5户,产值过亿元企业20户,规模企业达到250户,国内外知名品牌2—3个。将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电力能源、秦巴医药、绿色食品、安康茧丝、矿产冶炼五大支柱工业,形成一批支撑工业经济的产业集群。
  我市拥有全省64%的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力优势,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坚持“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思路,在建和规划了汉江干流喜河、蜀河、旬阳、白河等电站,新增装机100万千瓦。在开发干流电站的同时,岚河、任河、旬河、南江河等一批主要支流的53座小水电站也将投入建设,新增小水电装机50万千瓦,到“十一五”末全市水电总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工业产值达20亿元。
  同样,作为我市另一优势产业——蚕桑,也在“十一五”工业经济突破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安康占全省茧丝产量的80%,是西北最大茧丝生产基地,已形成从兴桑、育种、养蚕、收烘至丝绸加工日趋完整的产业链。桑园72万亩,年发种45万张,年产茧1500万公斤,自动缫丝机52组,年产白厂丝1250吨。具备率先发展条件。按照市委《关于大力实施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蚕桑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率先突破的重点,到“十一五”末实现“四个翻番”,即年发种量由45万张增至100万张,蚕茧产量由1500万公斤增至3000万公斤,厂丝由1000吨增至2000吨,蚕丝收入由5亿元增至10亿元。
  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上,以绞股蓝、黄姜、青蒿、葛根等为重点,加快构建从基地种植,到饮片加工,到新品开发,到生产多剂型产品的现代化中药产业体系,让优势资源禀赋真正成为支撑工业强市的特色产业。积极开发药膳、药疗等中药食品和保健用品,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开发效益。到“十一五”末,秦巴药业产值超过10亿元,产值过5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1户,过亿元的企业2户。
  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上,将改变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小、品牌杂、档次低、销售渠道窄的状况,通过整合、提高,打造“绿色”、“富硒”品牌,推出“紫阳富硒茶”、“明珠牌魔芋”二大品牌,培育一批食品加工企业集群,到2010年,绿色富硒食品工业产值突破15亿元。
  面临全球资源短缺,我市汞锑矿、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铅、锌、钒、锰、钡、钛等国家战略性资源,更加凸显其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壮大产业集群。到“十一五”末,建成年产10万吨锌锫砂、40万吨钛铁矿、10万吨钡盐、2万吨金属镁、1000吨金属汞、350万平米瓦板岩的规模产业,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钡盐、汞和优质板石基地,全市矿产业产值达40亿元以上。
  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市”战略,通过对全市工业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刻分析,在安康突破发展的大背景下,今年全市要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冲刺110亿元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对工业战线突破发展的强烈愿望,一种对安康工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当下做起,继续梳理我们的发展思路。
  安康突破发展,关键是工业发展。工业总量小,主要在于投资不足,缺少大项目。为此,我们应积极巩固完善市县(区)两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着力抓好系关突破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奋力推进包含生态旅游在内的六大特色产业突破发展。抓好30万吨燃料乙醇、30万吨生物柴油的开工建设、汉江梯级电能建设和华电石泉、中电旬阳的大型火电厂建设。对照确定的建设项目,抓好业主负责制、分级帮扶制、进度考评制,营造项目建设浓厚氛围;制定龙头企业标准,着力从资源配置、政策优惠、要素支持、项目资金等配套扶持。龙头企业的培育要与国企改革和发展非公经济相结合,增强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使龙头企业成为新的工业增长点;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分析市场,把握趋势,及时发现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超前研究应对措施,增强经济运行调控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三方互动合作平台,多种方式向银行推介项目,协调金融机构增加对工业项目和企业经营的资金投放,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安排一定数额资金,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用于工业项目的扶持和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